扯闲与扯淡之哲学思考

扯闲与扯淡之哲学思考

忽易杂文2025-10-01 01:59:05
一直有心写哲学心理学逻辑学系列,这系列其实也写过一篇《调侃、反讥与诡辩》,诡辩正是自己最大的特色,我就是把自己日常的一些实例收录进来,针对诡辩的技巧,我就可以展开很多篇。这些当事和围观人都知道的明显的
一直有心写哲学心理学逻辑学系列,这系列其实也写过一篇《调侃、反讥与诡辩》,诡辩正是自己最大的特色,我就是把自己日常的一些实例收录进来,针对诡辩的技巧,我就可以展开很多篇。这些当事和围观人都知道的明显的狡辩,还真的没有太好的破解的方法,狡辩就是一种,你一旦想出了就无法用常理来反击,除非你相处更诡辩的比喻。其实自己杂文之所以锋利,就因为一眼能看出对方的诡辩本质,而自己讲大道理时候也大量穿插诡辩的技巧。一份良好的诡辩素质,不仅仅在于胡搅蛮缠强词夺理,在蒙蔽、煽动、鼓动、反击、钳制等各种场合都是必需的力气,在当代社会尤为实用,我看很多官方的发言人,虽然喜欢诡辩,却很缺乏诡辩的素质。 而民间的那些断章取义以及反唇相讥,都少不了诡辩的艺术,虽然诡辩的本身是一种非正派的手段,但只要是为着一份目的的高尚,没有必要介意手段的种类,而最重要的是你要比恶人还要恶到恶处后,才会有你伸张善良的空间。
不知是不是胡茵梦介绍翻译的缘故,近两年印度的心灵大师克里希那慕提,开始在国内很风行。周末在洗手间随便读了克里希那慕提的两段,还是觉得很有意思的,这是在其著作《重新认识你自己》一书中的:“只有当你生活的快乐中断了,或者想要逃避痛苦时,你才会亲眼看到自己的局限。如果你们夫妻恩爱,你们有一个漂亮的家,有乖巧的孩子和充裕的财产,身边的一切都尽是圆满,你就丝毫不会觉察到了自己的局限。然而一旦起了波澜,你家庭的和睦开始瓦解,你损失了财产或者受到痛苦、焦虑的威胁,那时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有限。你一但开始和外界的干扰抗争或保卫自己免于内忧外患,你才知道自己是受限的。我们大多数人不论在外表或在内心的深处,几乎随时随地都处于被干扰的状态,这种波动不安就暗示着自己的局限。就象自己家的宠物一样,你爱抚它,它的反应就十分友善;一旦遭到敌对,它凶残的本性就暴露出来。”
而克里希那慕提随后一小段也很有意味:“为什么我们总想逃避现实?譬如我们怕死,于是发明各种学说、希望、信仰来遮掩死亡的事实,然后死亡的事实并没有因此而消失。”
这就是说明,哲学家需要足够的痛苦和波折来启迪自己的灵感,感受自己局限。哲学家要有一定的心理素质,所以要咀嚼这些局限的痛苦,一遍又一遍地寻求突破口。
这段话说得我心有戚戚焉,这段只是提出话题,我更欣赏随后的延伸话题:“如果一个人已经习惯于波动不安,那就表示一个人对身旁的美景视若无睹般。如果我们变得冷漠、顽强和无情,我们的心也也会愈来愈迟钝”这段话简直是说到了自己心坎里去了,再看看克里希那慕提所说的另一段:“我们总认为自己将来会有所改变,我们内心所向往的和谐境界也会一点一点、一天一天地实现。事实上,时间并不会带来任何的和谐和平安。"说这段话是残忍的、冰凉的,也是披露自己阅历中的遗憾,然后就要在这段冰冷上,混合自己的经历来提炼出一般性的精华,这本身就需要自己把遗憾咀嚼无数遍,也是一次次摧毁自己并且唤起自己遗憾的过程:“观念与时间的空隙就是时间,它自成于一种领域,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你的思想中,你一想到明天就很快乐,你的自我形象好像在时间中已经有了改善。通过观察和欲望所形成的念头不断增强,于是你告诉自己‘明天我会快乐,明天我会成功,明天世界会更好’思想就这样创造出时间这个空隙。”
所以哲学家大多时候所作的,就是:用一种冰镇目光去刺穿眼前世界,用不带任何感情的分析自思维根部的穿越,拨开浮躁,用透激的冰凉去撕裂过去。而这种冷静,就是哲学家用激情与魔鬼交换的,哲学家不一定是个偏执狂,但一定是个对冲动有着后天缺憾的,用自己生活中可以麻痹思维的激情与冲动,而与魔鬼交换冷漠和清醒。
上述的荒废时间的经历,我想每个人皆有之,或多或少都会沾上一点,但自己想说的是克里希那慕提这段倒是提醒自己另一个空隙,这个空隙不是时间,而是自闭。 正如世界上的女人,绝代佳人只占其中的极少数,大多数的女子都是姿色平庸而且缺陷突出的,奇怪的是这些女子私下里对自己不如意的五官、充满缺憾的腰身大腿不断自卑着,但却无一例外地把自己放到一种有少少缺憾的绝代佳人的位置自居,看着世界上所有女人都充满自信的搔首弄姿,或者把自己难看的照片当作糖衣炮弹一样四处张贴,我真是很佩服女人们的这种恬然无耻的自信,芙蓉姐姐虽然是一种病,但也只是一种出位高调的病,而女人,在低调处,个个都有着芙蓉姐姐自恋的特征,这种自恋,实际上就是一种自闭,所以大多的女人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对自己近乎自闭的自恋。
我最近开始再次阅读心理学书籍了,我觉得自己有点自闭症的倾向了,j觉得自己这种罔顾价值评价体系的结果,使得自己外界的需求约来越少,在没有实现自己应有价值前而对世界一无所求,这就是一种自闭症状。以前听人对自己用“自私”一词时,我吃惊的程度可以用震惊来形容。 在自己的感觉里,我是最不自私的,我甚至以为是内磨损型的那种类型,对外保持理性、对内对自己放纵感性;对外保持滑润,对内磨损自己的心和激情。所以外人都认为我是理性的,其实我自己认为是感性的;我对自己确实最大程度的纵容,用一种近乎自恋和溺爱自己的方式去纵容自己,对自己纵容的似乎有点与现实脱节,但用最理性的处事态度去遮住了这点。
十年前,我进入了克里希那慕提所说的观念与时间的空隙——对明天的指望对今日的荒芜,十年后的今天,我又进入了狂负和价值评价体系的空隙——自闭。 如果说以前的代价是生命的流逝,现在的代价则是失去激情。而我这样一个对哲学心理学都很精通的人,别人的话语很难对自己产生丝毫的影响,就理论和道理而言,专业的人士不一定比我更熟悉。所以也只有一向认为的那样: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所以从今日起,我自己当作一个医生,用知识的武器,来拯救自己这个病人。希望通过一年的心理改造,好好做一个充满激情乐观的人,好好去爱自己应该爱的人,我对自己现在的理智到冷漠的冰川,已经有点厌倦了。
说起心灵的治疗,我周末订了三本亚龙心理治疗的书籍《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日益亲近:心理治疗师与来访者的心灵对话》、《诊疗椅上的谎言》,再对照着以前买的两本书来看,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