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炮这斯
鞭炮这斯,自人类存在以来,便以其顽强的生命力扎根于这座星球,且让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们,为之而发痴发狂。最早认识它,是在年的传说里,据说它以其强大的威慑力赶跑了恶煞年,确保了人们的平安,于是每
鞭炮这斯,自人类存在以来,便以其顽强的生命力扎根于这座星球,且让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们,为之而发痴发狂。最早认识它,是在年的传说里,据说它以其强大的威慑力赶跑了恶煞年,确保了人们的平安,于是每个除夕夜,每个辞旧迎新的日子,便都让它粉墨登场,当上主角,唱尽了风光。
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没有鞭炮,不成年味;没有鞭炮,无有喜气。似乎只有它的登场,才能让过年具有真正的意义,而似乎每一个大人和孩子,都会沉溺于它创造的热闹和喜庆里,享尽哪怕是一时半刻的欢欣和鼓舞。
正因为这些光荣的历史,和无上的荣誉,鞭炮这斯的市场,在时间的推移里,已有过年时的出场,发展到向红白喜事、节假庆典的无形扩张,到了今天,似乎大小事件,只要想起它,它便无处不在,无时不能不在了!
更有甚者,因为中国政府素来响应民声,在人们高呼了数声“开禁”之后,它的身影,更是时时处处,随叫随到了。
想想鞭炮这斯的待遇,真是让可敬的国家主席也叹之莫及的。
而我,却从来没象现在这般讨厌过鞭炮。所以每回过年,总是躲到相对清静的乡下去。因为人口向城镇的迁移,乡下的人口密度早已不似儿时,即便过年时的景况,也让人油然而生出一股荒凉冷漠的感觉来。所以,鞭炮这斯,在我的老家,市场前景似乎是堪忧的,但却也是缺失不了的。所以,也乐得我找到一个相对安静的去处,去躲避因它而滋生的惊恐和烦躁。
之所以这么批判它,是因为我那可爱的孩子,唯一心悸的,就是猛然炸起的一串鞭炮声。每每,她总会被吓得大哭上好久。问了很多母亲,这样的情况很普遍,但是我的孩子,却似乎严重一些,她总会在猛然响起的声响中惊恐上好久。也许是生怕这种情况对她的心理产生阴影,我总是尽量避开这样的环境,比如选择过年去乡下避鞭炮难。但是平日里,因为红白喜事而起的声声炮轰,却只能无可奈何的在心里抱怨上几句。
可是抱怨归抱怨,我的自知之明告诉我,凭我个人哪怕再团结其他人的力量,也是难以扭转鞭炮这斯的号召力和市场响应力的,所以,聪明如我,只能在个人空间发发牢骚,或许也免不了被人发难“为何扫别人的兴”一类的责问,于是决定哑口。
好在可能是渐渐长大的缘故,可爱的孩子已经能在听到响声后,一边放下手里忙活的东西,劈里啪来跑来抱住妈妈的腿,一边好奇地向窗外张外,毕竟绚丽的烟花在孩子的心中充满了诱惑力。大概这也是鞭炮这斯能长久混迹于江湖垄断节假庆典市场的另一高招――人们总是抵挡不住轰响之后而来的瞬间绚丽――所以不惜大把银子大把时间大把精力的花费在它身上。
初五那天迎财神,鞭炮更是漫天飞舞,毕竟谁都想把财神爷接回家去。晚上十点多的时候,很多窗户都熄了灯休息了,可是小区里依然有一阵猛烈地鞭炮声不依不饶地炸起,长久且巨响。可见,有人对财神爷的敬重是如此的诚挚和顽强。只是等这阵声音渐渐平息下去后,却听到好几声责问声,原来是吵了好几个孩子的美梦,有的老人也是吃不消这么晚这么响亮的轰炸声了。
于是明白,其实讨厌的,并非鞭炮这斯,而是人们燃放鞭炮的习惯,或者说,是人们的一种修为,为他人多多考虑的修为。只是沉溺于自己想要的气氛,而忽略了别人的感受,尽管自己的要求满足了,对别人带来的不便,也是应该好好想想的。
还是喜欢老家燃放鞭炮的习惯,每晚六点到六点半,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的在这个时间段放完,然后便是安静地享受夜的宁静,享受忙碌一天之后舒心地休息。
鞭炮这斯,真是爱你没商量,恨你没商量。
版权声明:本文由945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