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棍情结

冰棍情结

西馆散文2025-08-16 20:31:58
“忘不了的味,割不断的情”这是一种叫做“老冰棍”的包装词,就是这句话,让我品尝了它的味道。没错,这就是我小时候吃的那种“奶油冰棍”,白色透明,清凉解渴,其实里面没多少牛奶,不过是香精的味道。尽管这样还
“忘不了的味,割不断的情”这是一种叫做“老冰棍”的包装词,就是这句话,让我品尝了它的味道。没错,这就是我小时候吃的那种“奶油冰棍”,白色透明,清凉解渴,其实里面没多少牛奶,不过是香精的味道。尽管这样还是能让我想起好多关于冰棍的回忆……
大约上小学的时候,才知道在这个世界在夏天还会有冰,其实那就是冰棍。和年龄相仿的人忆旧,冰棍是个重要话题,大家都准确地记得童年时冰棍的种类和价格——红果,奶油、小豆、巧克力都是一毛钱;像大雪糕这样的豪华东西,在农村还没有上市,一毛钱……童年的夏天,暑期的欢跃,就是手里攥着几个汗津津的钢蹦,雀跃着去换取舌尖片刻的清凉和香甜。
上五年级的的一个星期天,我和同伴约好去120里外的盘道沟冰棍厂装冰棍,用自行车带回来在街上卖,一天下来可以赚5块多钱。想法是轻松的,实践是艰苦的。我们大半夜就上路,到早晨才到那个叫盘道沟的地方。装上冰棍就得马上往回返,因为要在中午前敢回来,过了中午就没人买了。由于早晨没有吃饭,尽管平时总是骑着车子到处乱跑,可是第一次骑这么远的路,努力着,坚持着,转过一个弯又一个弯……。没了力气就下来吃棵冰棍,然后再走……。中午时还没走一半的路。慢慢的路边的稻田里有了劳作的人,我所性边走边卖吧。一路上,装的二百棵冰棍,快到家的时候剩下的好像除了吃的,化的,只有十几棵了。到家了,力气也一点也没了,攥着赚下的二块五毛钱心里全是那种奶油的味道……
那时的初中物理课少不了一个问题:冰棍为什么要用棉被盖着?在冰柜、冰箱普及的今天,这个关于隔热的问题,看起来有些莫名其妙。记得我给大奶奶送两棵没有卖了的冰棍,她舍不得吃不用皮袄包起来给亮子他们留着,等亮子散学回来时,冰棍已经化成一棵“棍”了,第二天,大奶奶还问我:“光子,冰棍用被子包就行,为什么用皮袄包不行?”我一时哑然。我没有笑话大奶奶的无知,因为当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渐渐的冰棍和关于冰棍的事儿淡出了我记忆……
再后来,街上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冰棍,每年都有新品种上市。红果冰棍成长为“大红果”,气派了许多,小豆冰棍升级为红豆沙、绿豆沙,最宜解暑,奶油和巧克力类的不用说,数都数不过来。要论用料的充足和味道的纯正,与那个匮乏的年代肯定不可同日而语。
今天,同事从街上带回一包叫“老冰棍”的雪糕,吃上一口,凉凉的,好像是曾经的味道,然,不是了。那种浓郁的味道,已经随着童年一同消逝二十几年前的夏天里,在一种被克隆的味道里怀想的那远去的夏天。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