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别解

“素质”别解

浚波散文2025-11-30 11:27:44
那是几年前的一个双休日的下午。参加完一整天的教师新课程培训后的我和几个同事拖着疲乏的身子乘车回家。途中乘客上上下下穿梭不停,我只斜靠着座位,半闭着眼睛养神。只听得前面座位处传来了一声急急的关照——“慢
那是几年前的一个双休日的下午。参加完一整天的教师新课程培训后的我和几个同事拖着疲乏的身子乘车回家。途中乘客上上下下穿梭不停,我只斜靠着座位,半闭着眼睛养神。只听得前面座位处传来了一声急急的关照——“慢点,您别着急,慢慢下!”随即又是一声对着司机的着急的招呼声——“师傅,这儿还有老人要下,请您稍等!”一听就知道这是老人的女儿。令人生厌的是,这当女儿的,也不知道早一点招呼老父亲下车,硬是让一车人等着耗时间。我不耐烦地闭上了双眼……忽然,又听到那个女子的声音——“您过这儿坐!慢着点!”原来她又在招呼别的刚上车的老人。我不由的把目光集中在她身上——高高的个儿,四十多岁,普普通通的城市人打扮,举止利落。她把身边的座位让给那位刚上车的老人,显得那样分内。我这才明白,原来她不过是个不相干的乘客!此后的一路上,我心里总有那一女子的身影在晃动,也总有几分美好的情愫在涌动,我的疲倦中浸入了缕缕一路感动的温馨……
我想起一个人来——一个和那一女子行为极相似的人——我的好友洁。她曾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天,她骑车回家的路上遇见一家三口,女的停下来拦住了她向她乞钱。她当下觉着很不是个滋味——这么年轻的俩口子,不凭劳动吃饭在这儿要钱,也不怕带给孩子什么影响!出于职业的习惯,她毫不客气的给人家讲了一番大道理,然后走人。走出好大一截路后,她忽然觉着不大放心——万一那俩口子真是有个什么特殊原因才乞钱的,那岂不是自己的错?于是她又骑车返回去,追了一气,找着了那一家三口,从兜里掏出五元钱来递上去。对方连声“谢”字都没说,接过钱来走了。这下可又该着她反思了——哪里有真正困难的人遇上帮助连个谢字都不懂得说的?说给我听的时候,她是当作一个莫名其妙的、已经经历过的事来轻描淡显说的。我则听的不然,因为我了解,只有她那样善良而又有责任心的人才会作出往返送钱的举动来。
之后的日子里,我总时不时地想起那件事,且总要联系着想起另一件事。我把故事讲给身边的同事时对她们说,“我们一天价讲什么是素质,其实那个女子已经用行动给我们作出了诠释——这就是素质!”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