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明月

海上生明月

掣纵散文2026-08-08 13:54:01
从大连往回返,转道威海。傍晚上了船,买的是三等舱,舱太小,上下各一个铺,窄、小、闷、暗,既不利于看书,又无熟人交谈,索性来到了甲板上。外面人很多,刚入夜,少有喧哗,大多的人都扶了栏杆随意望着海面。黝黑
从大连往回返,转道威海。傍晚上了船,买的是三等舱,舱太小,上下各一个铺,窄、小、闷、暗,既不利于看书,又无熟人交谈,索性来到了甲板上。
外面人很多,刚入夜,少有喧哗,大多的人都扶了栏杆随意望着海面。
黝黑的海面,和暗灰的天空连为一体,白天可以看到的海鸥奋力追船的情景,现在是看不到了。望着茫茫大海与灰黑天幕,心中不免飘过几丝单调的感觉。
天更黑了,抬头看一下天空,不见半片云彩。渐渐地,天幕上钻出几颗星星,忽明忽暗地眨着眼睛。不大会儿的功夫,天上的星星开始变多起来,那一抹银河也横亘在我们头顶上方,如云似雾,散发着玄幻的气息。
看着看着,见东面水天相连处露出了一线桔黄色——哦,正是农历9月中旬,圆圆的月亮就要出来了吧?这海上生明月的机会难得一遇,真的让我碰上了吗?我欣喜地、目不转睛地盯着那边。
一小块月亮已从海里钻出来,水面上立时翻起几片亮光与之对应,在黛青色的背景衬托下显得格外鲜明。月的周围原本暗灰的天空随之变亮起来,周围的星星悄悄地、谦逊地隐藏了光亮,给呼之欲出的月盘留下了充足的空间。
渐渐地,天边的光亮变得越来越大,水里的闪光也随之加长,更多的星星躲到幕后去了,月亮的大半个脸露出来了。
甲板上的人开始增多起来。我挤过人群,来到东面。远处的月亮已整个地离开了海面,黛青色的天幕上挂了一轮洁白的玉盘,圆圆的,晶莹温蕴,上面的环形山清晰可见。
海面上的光亮也更多起来,一片儿一片儿地,从月下一直延伸到船边,这一串晶莹的平铺着的水帘,两头略窄中间稍宽,广阔的长长的,随着海的微波,在不停地上下左右的浮动着,宛如无数条追逐嬉戏的银鱼,在黝黑的海面上互相逗着、闹着,伴着月亮跳舞,呈现着一种亮洁、灵动的意境。那柔柔的韵律,那跳动着的斑斓的闪亮,给人神话般的遐想,使人心醉,让人沉迷。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海)月年年只相似”。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看过同一个月亮,又有多少文人骚客留下吟咏明月的诗词歌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苍天”“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些美词佳句不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吗?“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不知此时此刻,家中的母亲、妻儿、弟、妹、亲朋好友都在做些什么?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正仰头观望这半空里圆圆的明月呢?
忘记是谁说过的了:一个正常的成年人都有三种心理年龄——在动人心魄的美景面前像个孩子,比如在海边。到了热烈的场面像个青年,比如在喜庆场合。在令人沉思的情景下又往往像一位怀旧的老人,看着眼前的,想着过去的,就像现在的我。
月亮越升越高,越变越小,越来越亮了。周围的星星渐渐隐没了、睡去了,月亮下面那平铺在海面上的跳动着的银帘,也开始变得越来越窄,越来越亮了。这皎洁的月啊,给黑的夜色增加了灵气,也给枯燥的旅程添足了韵味……
站在甲板上,我足足看了一个多小时,感到有些累,便回到舱里。舱内就我一人,借着昏黄的灯光看了会儿书,觉得有些困,便倒下睡了。一觉醒来,天已大亮,到甲板上一看,威海的港口到了。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