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背后的文字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一种表达形式,付诸于书面,变成了文字,再加以凝炼、升华,就成为理性的行为准则,甚而成了千百年来人们遵循的经典。这些文字,也就成了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取向。孰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一种表达形式,付诸于书面,变成了文字,再加以凝炼、升华,就成为理性的行为准则,甚而成了千百年来人们遵循的经典。这些文字,也就成了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取向。孰不知,文字也是一种武器,无论是旧社会,还是当今社会主义改革的商品市场经济时代,文字,作为指导思想,作为行动准则,作为人生道路上的指路航标,无不彰显它存在的意义。我们知道,鲁讯的杂文、小说,犀利、锋芒,针对旧中国的礼教,封建社会笼罩的不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如一把锋利匕首,直插封建礼教的心脏,一个个惨痛的悲剧镜头,“人血馒头”,“阿Q精神胜利法”,阿Q因为自诩姓赵而被赵老爷挨打,祥林嫂除夕之夜冻死街头……是对吃人社会最有力的讽刺。鲁讯之所以成为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就在于刻画人物栩栩如生,揭露了旧中国最黑暗的一面。这些文字成为铅字经久不衰,为人们的阅读经典之作,但凡读过这些文学作品的都有此体会。
其实,文字最基本的存在形式不论是口语还是书面形式上的,它的背后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了其作文者的思想,蕴含了其一定的内含。从这点意义来说文字是具有生命力的,源泉就来自于意识形式的映象,而又还原于生活。近年来,网络走近了家庭,文字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网络上,网络文字也越来越多地丰富了文学爱好者的精神世界,只要敲击键盘,轻点鼠标,一篇文章就出炉了。或写在博客上,或贴在论坛上,或深邃的感悟,或生活的启迪,或心情文字,皆公布于众,网络提供了人们展示内心世界的舞台。
这些网络文字本也无可厚非,就如音乐弹唱的曲调,有高音区,也有低音区,有轻音乐,也有热情刚烈的嚓嚓曲,附和者众寡不一。然而从我目及的范围来看,更多的是情感文字写进了网络文字中,而且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附和,所偏爱,所追随,进而催促人们更深入地想了解其来龙去脉,殊不知,这样发展下去的结果终究会演绎一场暂且称之为“文字狱”的剧情吧,而终究曲高和寡的高品位的文学渐渐为人们所冷漠。究其使然,或许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状态有很大的关系,只不过化为文字,用感情的纽带将它们组合串连起来,这样的文字只能称之为心情曰记,之所以为大众所接受,是因为它将人们心灵深处最隐忌的秘密挖掘出来了,填补了人们精神深处的空白,而终将锤炼的真正纯文学弃之于门外了。
我曾看过一本书上说托尔斯泰有写曰记的习惯,在他的曰记中写道:“我过去不为别人写曰记时有过那种宗教感情,现在都没有了。一想到有人看过我的曰记而且今后还有人看,那种感情就被破坏了。而那种感情是宝贵的,在生活中帮助过我。”这里的“宗教感情”是指一种仅仅属于每个人自己的精神生活,因为正象他在生命最后一年给妻子索菲亚的一封信上所说的:“每个人的精神生活是这个人与上帝之间的秘密,别人不该对它有任何要求。”在世间一切秘密中,唯有此种秘密最为神圣,别种秘密的被揭露往往提供事情的真相,而此种秘密的受侵犯却会扼杀灵魂的真实。
托尔斯泰尚且将写给自己的日记称之为宗教感情,是对自己灵魂写作的日记,连自己最亲密的妻子都要固守这层保垒,更何况网络的情感文字有几份真实的存在,而趋之若骛于它的人们又有几个能透彻地想想,这些文字张扬的仅仅是人们茶余饭后的闲资,过后就让人们给淡忘了。
网络文字备受人们宠幸不仅在于此,还在于它有别于纸质媒体所配备的音乐与活灵动感的画图,给人们以文化艺术交合动感的靓美。就单从音乐来说,音乐对于每个人来说,是很具穿透力的,它能将人们的喜乐忧伤发挥得淋漓尽致,一首摇蓝曲能将出生不久的婴儿催入甜甜的梦乡里,一曲班得瑞轻音乐《寂静山林》仿佛带你徜徉在瑞士的阿尔卑斯山脉的丛林、高原、村庄和湖泊,令你神清气爽,陶醉在浓浓的音乐暇想里。而反过来说,一些情感之类的音乐也相当盛行热销于市面上,伴着人们忧郁的心境,随着这空灵的情调,将游离的灵魂牢牢地绊住,成了人们情感释放的天地,再配之以文字和图相互弥补、组合,无疑显山易水地展现于我们眼前。
且不说从这些方面增加了读者阅读的味口,有多大的吸引力,单纯从网络文字与没有包装的文字相比,就显示了它特有的亮点,正因为有了这些亮丽的包装,即使文字稍逊色点,也无碍整体布局,这就是音乐和美图起到了以瑕遮疵的效果。从这点来看,网络文字似乎筹胜于媒体纸质文字。同样道理,近年来,各纸质媒体在逐渐的完善过程中,从始终遵循的文字精华外,将图片溶入到文字中,以图配文字,或以文字配图片,图文并茂,在把握文字的基础上,将文字提升到了形象美观的立体感方面来,从而使文字走向了多元化的映象中来,这是很值得推崇的。
然而究其网络文字与媒体文字相比,在文字的精髓方面,绝大多数网络文字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因为它存在于人们精神文明方面的某些局限性,有些甚而是上层建筑方面的糟粕,反映了人们畸形意识形态的精神面貌,即使音乐再美、画图再靓,也只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长此以往,不但其作文者精神越陷越深,且给阅读者带来的负面作用也不小,弊端尤为凸显。
版权声明:本文由945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和谐与马赛克
下一篇:午夜清醒的一刻(两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