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纸

手纸

叹诵杂文2025-12-15 16:33:46
小时候家境贫寒,入厕从来没有用手纸的说法,一般用土块、石片、叶子、茅草等天然工具。以我的经验,土块是强于石片的,质地松软,有吸水性,所以用得较多。植物的叶子比茅草也要好,最好是南瓜叶、泡桐叶,大而软。
小时候家境贫寒,入厕从来没有用手纸的说法,一般用土块、石片、叶子、茅草等天然工具。以我的经验,土块是强于石片的,质地松软,有吸水性,所以用得较多。植物的叶子比茅草也要好,最好是南瓜叶、泡桐叶,大而软。却不要用蓖麻叶,虽然阔大却十分辛辣,擦过后会刺痛。茅草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它会不小心渗漏,将秽物沾在手指上。
我的家在长江边,童年经常在水边玩耍,故有时也用水洗,这应是最干净的方法了。多年以后,我才听说有些日本人便后也是用水来冲洗的。原来这个“水洗”之法,我倒是走在了日本人的前面。只不过他们在冲洗之后据说还有机器烘干而后洒上香水的程序。果真如此,那我只有艳羡的资格了。
同事小鄢告诉我:他的孩提时代,一般是在树身上蹭,或者在墙的拐角上刮。他讲述的时候,故意翘起屁股,左右摇晃。那样子真是很滑稽的。我哈哈大笑的同时,完全相信他的说法。
读小学以后,一夜之间,我和我的玩伴忽然都变得文明起来,用来拭秽的工具很少是纯天然的土块石块了,我们会撕下一页作业或者课本的某页来救急。只是由于这些纸张的吸水性能差而且过于光滑,经常出现“打滑”的情况。
书读得多了,才知道我们古人是有《惜字律》的,皆凡有字的纸是不可以用来拭秽的,否则会遭雷击天谴。不由得惊出一身冷汗。幸好在小学以至初中,鬼神勿知,我们因而无恙。
我偶尔看到一篇关于拭秽工具变迁的文章。知道了古人内急时擦屁股的一些情况。总体上看,唐宋以前用厕筹,又名厕简,就是竹片木片一类的东西,规格为“长二十四厘米、宽零点五至零点八厘米、厚零点五厘米”。佛经《毗尼母经卷•第六》云:“尔时世尊在王舍城,有一比丘,婆罗门种姓。净多污,上厕时以筹草刮下道,刮不已便伤破之,破而颜色不悦。诸比丘问言:‘汝何以颜色憔悴为何患苦?’即答言:‘我上厕时恶此不净,用筹重刮即自伤体,是故不乐。’”这是用力过猛以致肛门受伤的记录。看来此时的拭秽是以刮为主,不同于现在的擦或揩。唐宋是厕筹与糙纸(又名草纸、粗纸,与精纸相对)并用。至元明清,就完全普及粗纸了。这当然是一般情况,我想上流社会跟民间还是应该有很大的区别的。皇帝绝不会用竹片、草纸,用棉帛才对。而普通百姓怕是竹片也很少用吧,肯定大多用石头、瓦块、树叶一类的免费工具。
如今城里人入厕的条件很好了,不仅厕所越来越豪华,手纸也大多用上了上好的木浆纸,擦起来柔软舒适,而且还有香味,绝对不会有“割肉”般生疼的感觉。但我敢肯定,在一些乡村,城里人如今很普及的卷筒纸仍然并不常见。回老家探亲或偶尔去一些乡村游历,我发现很多村民的厕纸是废弃的书报、杂志。有一些村民的茅厕中,甚至堆放着许多的鹅卵石,据说就是用来替代手纸之用的。
“屁大”的事情,却并不可小觑。鹅卵石的感觉终究是很冰冷的,万一被农民兄弟带到城里,就有堵塞下水道的可能。
一样都是屁股,我知道永远都不可能享受同样的待遇。但我还是心怀仁慈之念:愿天下的屁股,没有尊卑,都有相同的命运和福祉。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