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作家”:我们的文学路究竟在何方

敢问“作家”:我们的文学路究竟在何方

俗耳针砭杂文2025-09-28 23:38:27
2010年,我在东莞打工。晚上很少加班。为了打发寂寞的漫漫长夜,我时常在附近街边的旧书摊里买些《佛山文艺》来看看。在近期的《佛山文艺》上,我看到一则“诚交文朋诗友”的交友广告,很诱人,因为在简介中,此
2010年,我在东莞打工。
晚上很少加班。为了打发寂寞的漫漫长夜,我时常在附近街边的旧书摊里买些《佛山文艺》来看看。
在近期的《佛山文艺》上,我看到一则“诚交文朋诗友”的交友广告,很诱人,因为在简介中,此人自称是专栏作家,而且在本期的《佛山文艺》里赫然有他的笔名--他发表了一篇小小说。
细读他的大作,确实很棒,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和沉重的思考。
阅后,我便有交友的欲望,于是赶紧给他发了一条短信,很快得到回复。
在进一步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也是一名打工者,而且已是省作协会员、中国乡土诗人协会会员。
往后,每次他有大作发表在《佛山文艺》,我都会极力寻找;有好几次我在街边旧书摊上找不到《佛山文艺》,便会趁着夜色,骑上自行车,来到几公里外的一个大市场里寻找,这里有不少书摊。
不知为什么,他的小小说总是让我着迷,哪怕再远的路途,我也在所不辞。一天,他很高兴给我发来信息说,他有一篇文章被《读者》转载了,真是可喜可贺,我连忙发去祝贺的短信。
后来,他说病了,而且不轻;他白天打工,晚上熬夜写作,大概是体力透支;再后来,他留给我两次不同的手机号码。我疑惑,为什么他会不断变换号码?
也许我真的有疑虑,慢慢的疏远他,也没再谈文论学;只是让我感动不已的是,他曾给我一句很励志的话,至今仍在耳边萦绕:好好生活、好好爱文学、好好爱自己!
没多久,我离开东莞来到中山,继续漂泊,只是仍然忘不了文学。
今年六月,我在某作家网上看到一位老乡的作品研讨会;在研讨的小说中,其中一篇多次被人剽窃,而且发表在《读者》上……
也许,我一直忘不了那位“作家”,也时常想起他留给我的那句话;于是,某个深夜,我便在网上搜索了他常用的笔名:除了看到他发表在《佛山文艺》的小说外,还看到了他那篇被《读者》转载的文章,可万万没想到的是,这篇文章,竟然是我老乡研讨会中的作品!
可耻,可恶!那时,我真的晕了,因为在我的心目中,“作家”是一个时代的高尚产物,更是人类文明的化身!
敢问“作家”:我们的文学路究竟在何方?难道是靠剽窃来支撑你的精神、你的灵魂吗?
(12、11、8)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