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说财富
汉·司马迁著《史记·李斯列传第二十七》载:“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谁也不可
汉·司马迁著《史记·李斯列传第二十七》载:“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谁也不可否认李斯为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的建立中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尤其在统一货币、文字和度量衡方面,他的功绩更是无人能及。可是谁也不能否认这个只想着出人头地的奸相,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又做了数不尽的恶事。他残害自己的同学韩非;为了保住丞相的宝座,他辜负了秦始皇对他的信任,和赵高合谋篡改遗诏,立胡亥为二世皇帝。后来,又为了迎合胡亥,屡屡上书附和其暴政。但即使如此,造下这样“死而不能了”的罪孽,岂能不报?他还是被同谋赵高给陷害了,落得个满门抄斩!临刑前,李斯对自己的亲生儿子说出了如上的遗言。曾经的轰轰烈烈在这一刻烟消云散,曾经认为不值一提的草民生活,在这一刻又变得是如此珍贵而遥不可及。千年过后,读来让人慨叹: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和历史上很多权倾一时的显贵一样,在惨遭杀戮之时,诅咒富贵,求贫贱而生。然而富贵岂能被杀?李斯并非死于富贵,实死于贪富贵也。古人说其至死不悟,并非虚言。建立在怨毒之上的富贵,岂能安享?在其患得患失之时,早已自亡其身。
不知身心固有之富贵,以曲枉之道向外驰求,为权势、财货而自亡其身、自贱其身。“德薄而位尊,力小而任重”,古人称之为窃,窃取非有,内贱外尊,哪能不自取其辱?哪能不灾及其身?
城隍庙有一副常用对联:“你的算计特高,得一回进一回,哪晓得满盘都是错;我却模糊不过,有几件记几件,从来结账总无差。”凡算计者,无非是求福避祸,但算计于一时,却留下还不完孽帐。悖于祸福之道,以造业为事业,造祸而求福,不是满盘皆错又是什么?
为善去恶,人之本分;求福恐祸,人之常情。既然恐祸求福,就应去恶为善,这就是求之有道、内外相应。俗语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对于合法的财富,能用来作福利人,钱财越多越好。黄金是毒蛇,可是黄金也是弘法利生修行的道粮。对于净财的取得和使用,《杂阿含经》上说:“始学功巧业,方便集财物。得彼财物已,当应作四分,一分自食用,二分营生业,余一分藏密,以拟于贫乏。”财富是每一个人都希望的,不过如何合法取得呢?在社会上,聚集财富最基本的方便法门,就是要学习作工、经商、务农等各种的工巧技艺,同时亦要能勤劳、节俭、宽厚、信心、结缘、布施,如此必能致富。
依据佛教的缘起法,世间一切事物皆是因缘所生,人间的财富也不例外,主要来源于如下三方面:1、自然界资源:一年四季,春花秋实,土地给我们提供了五谷、水果等丰盛的食物;大地也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宝藏;2、众人相助: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我们时常须依靠众人之助才能创造和获得财富;3、个人辛勤的劳动力。
在以上三种财富的来源中,佛教特别强调通过自身辛勤的劳动去获取财富。因为自然资源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充分利用它。例如土地再肥沃,如果我们不在春天播下五谷,深秋来临之际,田野长满的只是荆棘野草,而不可能是沉甸甸的谷穗!同样,地下的宝藏再多,如果我们不去开发它,它将永远埋藏在地下!其次,众人的助力也仅仅是一种助缘。例如,如果我们想办好一个工厂,亲朋好友可以帮助我们出谋划策。若资金不足,别人也可以帮忙解决一部份,但工厂最后能否盈利,还要看我们能否善于管理、努力工作。由此可见,任何一种财富的积累,个人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获得。因此,分配财富时,首先应该把它用于提高自身的素质,使自己接受良好的教育,以便做好自己的事业,为社会多作贡献!
在获取财富时,佛教还特别强调不悭贪和布施的作用。悭是对财施等悭吝的心理。《摄论》说:“悭惜是多财障。”《萨遮尼揵子经》说:“惜财不布施,藏举恐人知,舍身空手去,饿鬼中受苦,饥渴寒热等,忧悲常煎煮。智者不积聚,为破悭贪故。”不悭,是心不贪著,能随人所须,一切给予。如此广结善缘,自然生财有道。《摩诃迦叶度贫母经》说:“施如芥子,获报如山。”又《大庄严论》说:“布施得财富。”所以说“不悭财物长”。
如何善用与分配财富?印度古代最伟大的国王阿育王(约公元前304年至前232年)临终的故事对我们一定能有所启发。。
阿育王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一生南征北讨,统一了印度。据说,阿育王由于在征服羯陵伽国时亲眼目睹了大量屠杀的场面,深感悔悟,于是停止武力扩张,而采用佛法治国,国泰民安,开创了古代印度历史上空前的一代盛世,他本人也因而深受臣民爱戴,拥有至高无上的权位。然而,到了阿育王晚年,卧病在床,自知不久于人世,向监国太子三波提表达他最后的心愿:施舍一些财物,积蓄功德,以求有一个好的来世。但众臣对太子说:“如果依照大王的心愿施舍财物,国库便会枯竭,今后你靠什么来治理国家呢?”于是太子便禁止任何人替阿育王把宫中的财宝拿出去施舍。无奈之下,阿育王只能把自己吃饭的金碗布施给寺院;太子见状,令伺者换用银器给阿育王进餐,阿育王吃完饭,又将银器布施给寺院;太子又令人将阿育王吃饭的碗换成铜器,结果阿育王又将之施舍出去;太子得知后,再令伺者将阿育王进餐的器具换成瓦器。到此时,伤心的阿育王把众臣叫到跟前,拿着吃剩的半只水果问大家:“你们说,谁是天下的主子?”众臣齐声回答:“当然是你大王啦。”阿育王眼中噙泪、心中淌血。自嘲说:“我现在恐怕仅剩下支配半只水果的权力了。”然后令伺者将之布施给寺院的僧众。
以上这则真实的人物故事让我想到不少人辛苦了一辈子,只知埋头积累身外之物,却不知自己的健康才是最大的资源。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们的健康如同“皮”,票子、位子、孩子、房子、车子等身外之物如同皮上的毛。命都没有了,身外之物对特定的人而言也随之而失去了意义。临命终时,眼看着自己辛苦挣来的钱却无法享受,更来不及善用自己的资源去做一些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心有不甘,但又能如何?无论你现在积聚多少财富、官位有多高,临命终时,一样也带不走。
由此可见,人在有生之年,如何合
版权声明:本文由945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玄幻小说《现代佳人闯乱世》自序
下一篇:谁是中国真正的经济学家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