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红楼梦》一把泪
中国历史上除了司马迁所作《史记》之外,再没有人象曹雪芹这样,以一生全部的深情和心血投入一部伟大文学巨著的创作之中。《红楼梦》被列为中国的“四大名著”,因为:它故事结构之宏大完整.人物类型之众多;书中散
中国历史上除了司马迁所作《史记》之外,再没有人象曹雪芹这样,以一生全部的深情和心血投入一部伟大文学巨著的创作之中。《红楼梦》被列为中国的“四大名著”,因为:它故事结构之宏大完整.人物类型之众多;书中散发较多的“古典”气息与文学气息,是古往今来任何一部小说所不能够替代的。
《红楼梦》是一部怎样的书?《红楼梦》又是怎么抒写而成的?
这部以爱情故事为中心线索,主要演示在贾府这一时代富贵之家从繁盛到衰败过程中,以贾宝玉和一群红楼女子为中心纠缠许多人物悲欢离合的命运,反应了具有一定觉醒意识的青年男女在封建体制与封建家族遏制下,不可避免的悲剧式的历史宿命。
欲写其衰,先写其盛。在乾隆中期,一个以男性为代表的社会统治力量的正统价值观的对立面是女性的美好,爱情的可贵;书中,通过家族盛衰史过程反映社会生活面的残酷,人性被吞噬与所谓“美的毁灭”,让《红楼梦》超越一般意义上的言情小说,不同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赋予这部小说深刻的人生与社会哲学意义!
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自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处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次,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
这段自白包含三层意思,并由此构成小说中最重要的三层意蕴:
1,封建家族在不可逆转的衰败中走向破灭,繁华成空;
2,人的秉性情趣与家族社会相抵触,无所皈依,导致最终人性失落,各种矛盾对立。
3,回首人生如梦,唯一怀念的“闺阁女子”爱与性的美好,也难逃悲剧命运。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雪芹”是他的别名,又号芹圃.芹溪。约生于康熙五十四年(1763)除夕或次年除夕。曹家祖上本是汉人,后被编入满洲正白旗。清初时,他的高祖曹振彦随清兵入关,立有军工,后成为专为内务府人员,家族开始发达起来。他的曾祖曹玺的妻子当过康熙的保镖,康熙登基后,曹家得到格外恩宠。曹玺授江宁织造,此后其伯父曹寅父亲曹頫袭任此职,前后达六十于年。康熙六次南巡,其中四次由曹寅接驾。曹雪芹就是在这种盛世荣华的家境中度过到他13岁为止的少年时代。
康熙死后,曹家境况发生急剧变化。雍正为了肃清其父亲的内外亲信,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向这些康熙爷的宠信下手。曹頫被“织造款项亏空甚多”等罪名革职,家产被抄没收。曹家随后彻底败落,子弟们随即沦落到社会底层。
曹雪芹作为一个经历过富贵繁华而又才华横溢的才人,面对现实,他很难放下自己的尊严。他个性豪爽率真,旷放达人,却大半生漂泊流浪,寄人篱下。晚年,在北京西郊一个小山村,写就《红楼梦》这几十年,他逢爱子夭折,遭受生活贫困之苦痛,最后凄凉而死。
“举家食粥酒常赊”,表现了曹雪芹生活贫困潦倒的一面;“孤儿渺漠魂应逐,新妇飘零目岂瞑”,敦诚《挽曹雪芹》这样哀切的诗句,和《红楼梦》这篇精致完美的巅峰古典小说巨著一样,曹雪芹身上的人生经历,打动.笼罩着莫名伤感世人的内心!
乾隆中期,一部未写完的《石头记》(后称《红楼梦》)的手抄本开始出现在北京庙市上,并且很快被传抄到全国各地,甚至流布海外。嘉庆初年,已经出现“遍于海内,家家喜闻,处处争购”的现象。一时间,洛阳纸贵。以至有“开淡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的说法。足见,《红楼梦》在那个时期的历史文学地位无人争锋。
《红楼梦》是怎样修炼而成的?只有亲身经历这种沧桑巨变的人,才会对人生社会世情产生一种不同寻常的真切感受,这与旁观世俗变化者的感受不同。在饱经沧桑巨变之后,曹雪芹的忧郁情节需要得到宣泄,他的才华也需要一种历史与文化的认知。而抒写《红楼梦》不仅使得他的才华得到展现,从而,也让他的生命能够从苦难中解脱出来,成为有意义完成自我的一种升华,使得他的灵魂上升一个层次,迈上一个新台阶。
这样,曹雪芹选择艺术创作——这是大多数被不幸命运所摧残的天才们重建自我的唯一方式。《红楼梦》第一回记道:“曹雪芹于掉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而后又题一绝云:“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的版本有两大体系:一为“脂本”系统,这是曹雪芹去世时完成全书的前八十回,(当时一些残稿可能没有遗失;后来遗失)并且附有“脂砚斋”(作者隐名亲友)等的评语,现存这一系统的本子大约几十种。另外一本为“程本”系统,全书一百二十回。由程伟元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以活字排印(简称“程甲本”);于次年重经修订再次以活字排印(简称“程乙本”),这种本子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续写。
高鹗,字兰墅,别署“红楼外史”,乾隆六十年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的艺术水平有较大差距,但是比起其它名目繁多的红楼续书仍高出许多。它给《红楼梦》这部“千古奇书”以差强人意的完整形态,满足一般读者的阅读审美需求。因而,这一系统的本子也就成为《红楼梦》的流行版本。一直延续至今。
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由于受到儒家经学传统的影响,许多人总喜欢从中搜寻文字之外的“微言大义”,而不肯承认一部完全从日常生活着笔的文学作品本身,搜寻其中包含不朽的文学艺术价值。我们现在有一种提法“活在当下”,写当下人的生存状态,写现实的人文风貌,也就是一种对自己与历史负责任的写作方式。
生在温柔之乡的贾宝玉,是一个具有良才美质的“废物”,虽然他的前身是“补天”之石
版权声明:本文由945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