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快人口梯级转移,破解巫溪发展难题
随着重庆市城乡统筹改革实验区的形成,随着“一圈两翼”战略构想的出台,巫溪,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笔者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巴山汉子,深爱着这片正处于开发中的热土,我认为,巧用城乡统
随着重庆市城乡统筹改革实验区的形成,随着“一圈两翼”战略构想的出台,巫溪,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笔者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巴山汉子,深爱着这片正处于开发中的热土,我认为,巧用城乡统筹政策,加快全县人口梯级转移,才是唯一破解巫溪发展难题的希望所在。翻开中国地图,巫溪正处于全国内陆的中心地带,“一脚踏三省”的鸡心岭——“自然国心”可以作证;再看重庆版图,巫溪雄踞在“两翼”的翅膀尖,全市海拔最高山峰——阴条岭可以作证;走进巫溪,这里充满着古老而神奇的色彩,“巫巴文化”的发源地——悬棺、栈道、盐泉可以作证。然而,由于自然条件的形成,秦巴山区大山的阻隔,我们远离大城市,边远了;我们守着富饶的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贫穷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纵向比,我们步子很大。但横向比,在全市我们还是难以摆脱倒数的位次,在全国我们还是名副其实的国贫县。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和部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时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是党中央对统筹城乡发展提出的新方针和新要求,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富裕的根本途径。同时,也给巫溪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是巫溪发展千载难逢的机遇。巫溪要突破“穷”的重围,离不开自身的加压驱动,更离不开政策的倾斜。根据巫溪的自然地理状况,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抓紧人口的梯级转移,势在必行。何谓梯级转移?即山里搬山外,山上搬山下,山下搬进城,做好人口合理流动的加减法:增加城镇人,减少农村人;增加平坝人,减少山里人;增加经济总量,减少人口数量;增加森林覆盖面积,减少人口散居面积。力争十至二十年后,把巫溪建设成一颗真正的生态明珠:山顶绿树成阴,山腰产业成形,山下城镇成群。或山里药飘香,山顶绿海洋,山腰牛羊壮,山下新村庄。这都是一副美丽的画卷。笔者认为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更新观念,思想上要大解放。
人口的梯级转移,关键在于观念的更新,思想的解放。其实,多数巫溪人都是历史上“湖广填四川”大移民来的,由于世世代代居住深山峡谷,很多人坐井观天、目光短视、习以为常了。因此,加强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真正换脑换心,共建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显得尤为重要。要引导他们自觉克服小富即安、坐井观天的峡谷意识;画地为牢、目光短视的封闭意识;两眼盯着政府、两手捂紧腰包的拿来主义意识;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无政府主义意识。要看到党的政策不单是为农民减负,更要让农民致富。要走出大山,放眼世界,要有改变生存环境的信心和勇气。穷则思变,变则思干,干则思迁。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换个环境会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要在全县上下形成一个“思变思迁”的浓厚氛围,变政府倡导为自觉行为。
二、放眼未来,规划上要大手笔。
人口的梯级转移,基础工作在于合理规划。要聘请专家学者根据县情合理规划。能否考虑原则上做到林场草场不留人、高寒气候不留人、悬崖峭壁不留人、深山峡谷不留人、交通闭塞不留人。山腰建新农村,山下建小城镇。对生存条件极为恶劣的地方,如正溪、建楼可以实行整体搬迁,把深山峡谷变成野生动植物的宝库和乐园。要做大县城规模,加快“四城同创”步伐,同时加大以文峰、上磺、尖山、徐家为龙头的小城镇建设,吸纳人气、商气、财气。力争未来一个时期,巫溪县的人口居住格局分布七个坝:赵家坝、马镇坝、鸡头坝、文峰坝、尖山坝、羊桥坝、徐家坝;两条线:就是沿渝巫路、巫恩路的海拔相对较低、地势相对平坦、条件相对较好的人口宜居区。要将人口宜居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纳入总体规划,使搬迁人口看到发展的希望和前途,解除后顾之忧。
三、科学决策,政策上要大倾斜。
人口梯级转移,方法上要注重科学决策、政策扶持。这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远的民心工程。在研究上级的有关政策的基础上,用足用活政策。对愿意搬迁的农户,要有资金上的帮助和鼓励,为了增加经济总量和人均占有量,要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和有基础有条件的家庭向外地、向大城市搬迁,减少全县人口总量。为了增加县城及周边城镇的人气和商气,要鼓励农村人进城,还可将附近秦巴地区居住条件相对较差的外省人、外县人吸纳进来,盘大我们自己的城市,做大我们自己的市场。特别是要借助我县丰富的水能资源、矿产资源以及丰富的物产,做大盘强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使搬迁人口“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要加大安张常铁路经过巫溪以及巫溪至安康高速公路的争取工作,使未来的巫溪甩掉边远贫穷的帽子,置于全国东西南北交通大动脉上,以特色产业稳县、工业经济富县、商贸流通强县、生态旅游活县为目标,打造生态明珠构建和谐家园。
四、顺应发展,建制调整上要大动作。
人口的梯级转移,随着乡镇的建制调整是一个正面的导向。近年来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全县的乡镇建制也几经沧桑。笔者认为,按照人口的合理流动和走向,顺应时代的发展,目前三十个乡镇仍然居多,可以探索按照原来九个区镇的格局,实行大动作振合。城厢、凤凰按照“一城四组团”的格局已经形成;朝阳、文峰、塘坊、菱角以文峰为中心可以一线串珠;尖山、上磺、徐家、下堡、通城、宁厂都可在原区公所所在地设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发展小城镇统辖一个片区。对不适宜发展小城镇的乡镇要下狠心撤掉。事实证明,文峰通过两次合并后,小城镇建设速度迅猛,原红星、沙溪、金盆、正溪、建楼等高山村社,有的几乎整村整社搬迁了,该镇的梯级移民已经走在全县前列,经验可以在全县推广。合并乡镇的同时,更要合村并社。要加大中心村新农村的建设力度,使合并后的村都能建成风格各异的新农村样板。在乡与乡,村与村,社与社之间的人口流动中,要坚决防止以行政地域画地为牢,搞吃拿卡要,要真正为梯级移民宽松环境、排忧解难,切实做到早搬早主动,早搬早致富。
总之,全县人口实行大规模的梯级转移后,发展难题也会随之破解。山上发展林业、山腰发展畜牧业、山下发展工业。人口转移后,要鼓励能人大户承包林地、草地、荒地,形成有规模的特色
版权声明:本文由945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三毛,你这个幸福的女人
下一篇:浅谈贪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