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陪我过中秋

《1988》陪我过中秋

年丈杂文2026-02-10 09:17:56
早上接了一个朋友的电话,说是去海边。我想了下,还是不去了,因为手里的《1988》还没看完。《1988》在早些时候就听过了,也看了一些相关的文,一直没有机会翻阅。我这人爱看书,但不爱花钱买书。通常在网上
早上接了一个朋友的电话,说是去海边。我想了下,还是不去了,因为手里的《1988》还没看完。
《1988》在早些时候就听过了,也看了一些相关的文,一直没有机会翻阅。我这人爱看书,但不爱花钱买书。通常在网上下些EXE或TXT电子书。从内心来讲,我是很敬仰那些写书的人,不管怎么说,我也是喜欢写写画画的,写出来的东西当然也渴望被别人接纳和欣赏。现在盗版很多,随处可见,其实我很想花钱买书,支持作者,可我又怕中了那些盗版奸商的圈套,所以很少买书,都是网上看免费的。
《1988》是我一个朋友快递给我的,一个美女作家。之外还有两本,一本是安妮宝贝的《莲花》,还有一本是一个女作家的随笔。到现在为止,收到那三本书已是第三天了。《1988》是我很想读的书,让我失望的是,韩寒花了一两年才写成的书,我却不到一天的时间就看完了。
书是晚上收到的,我这人虽没什么正经职业,一天到晚也瞎忙得找不着北。当晚十二点后才翻开看了一些,第二天又为生活疲于奔命,今天是收到书的第三天,也是咱们人人渴望团圆的中秋节。感谢伟大的祖国把这一天定为法定假日,不然我也不会在今天早上把《1988》看完。
1988在我的记忆里是有个神秘感的,不是1988就是1987反正就是这两年。我在没看《1988》之前,我在猜想,《1988》里讲的是不是“TAM事件”,听上了年岁的人说,那一年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大学生事件,TAN的广场上是血流成河的。我很想了解那段被屏蔽的历史。可当我打开《1988》才发现,虽然讲得都是些揭老底擢脊梁的事,可我还是有些失落,那一段历史看来我是无法知道了。
虽说《1988》没能满足我渴望见到的神秘,但它让我想到了许多现实中发生的事。我想我是把书里的事件对号入座了吧,既然入了座就坐好。
许多书都是与“淫”有关的。只是“淫”的意义不一样。《1988》,如果用我一个朋友的话说,那是一个“日记本”。虽然书里涉及到许多行业,总脱离不了一个“日”字,也许中国就是一个“日”的国度吧。我个人认为,这种国度是不好的。
“318国道”,我总觉得它隐藏着这样一行字,“我要扒‘国道’”。“我”同**三天,整出了一部世人瞩目的书,也难怪有人感叹,给我一个女人我可以整出一部《聊斋》。书里除了看到一个“日”字以外,再就是“骂”字。“骂”得我拍手称快,“骂”得我在大约在六个小时内,把15万字的《1988》看完,当然不止这些,还有我拒绝了朋友邀请去海边。去海边,其实是去期待那“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团圆”。我很多年没回家,挺想家的,更盼望团圆。
丁丁哥哥,我和书中的“我”一样,对他很是有好感,但不是我入戏了,代入了。但是修好1988的人最后从监狱里出来,却成了骨灰,他是丁丁哥哥吗?可先前“我”就知道他死了,而这个修好1988的人是在第三天早上死去的。他是“他”吗?娜娜托人把孩子交给“我”,她人呢?怎么不自己来?她是死了,还是重操旧业?还是跟了孙老板?这些问题我好像知道了,又好像一点不知道。
《1988》看完了,合上书,突然感觉这个社会挺复杂的,特别要小心女人,她们是造成这个社会复杂的主要原因。“我”只是一个赶路的人,每一个“我”在路上遇见的人,都有一箩筐的故事,三天三夜都讲不完。而且每一个人都以为是故事里的主角,结果发现连配角也谈不上,充其量算是一个别人人生旅途中的过客。娜娜的艰辛我好像感觉不到,这并不是说我这个人是个冷血的家伙,而是我见到了比她更“艰辛”的人。
那些大方向的东西我是不关心的,因为我是个小农民,关心了也是白关心,若是有想法,我怕还没来得及细想,就像《1988》里煮青蛙一样,刚有些风吹草动,就被“娜娜”盖上锅盖了。
书看完了,感觉没答应和朋友去海边有点后悔。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