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人群

拒绝人群

朽木难雕杂文2025-09-25 00:13:05
我喜欢独自耕耘,远离人群的目光。美国作家爱默生说:“我爱人类,但不爱人群。”我的心与爱默生相通。人类整体是真实的,每一个个体也是真实的,但一团一团人群的真实却值得怀疑。人群是什么?鲁迅说人群就是“戏剧
我喜欢独自耕耘,远离人群的目光。
美国作家爱默生说:“我爱人类,但不爱人群。”我的心与爱默生相通。人类整体是真实的,每一个个体也是真实的,但一团一团人群的真实却值得怀疑。
人群是什么?鲁迅说人群就是“戏剧的看客”,天才的刺客,人血馒头的食客,寡妇门前挤眉弄眼的论客;就是今天需要你时把你捧为偶像的喧嚣,明天不需要你时把你踩在脚下的骚动。
事实上我一直在构筑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故乡,但是我的故乡与周作人的那种“自己的园地”不同。我不筑起一道与世隔绝的篱笆,然后躲在篱笆谈龙说虎,饮茶自醉,顾影自怜。我只是在家园里独自沉思,而思索的根须却伸向大地的底层与心脏。我的园地封闭着又敞开着,孤立又漂泊着,躲着又屹立着。世界很大,人群熙熙攘攘,但又真的无处可以倾诉。尼采在他的著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说到:我的心灵坚定,又如黎明时的高山一样清明。但他们以为我是冷酷的,并且以为我是作为可怕嘲笑的嘲笑者。现在他们看着我而发笑,但他们发笑时仍憎恨我,他们的笑声中含有冰霜。”我不知道这位伟大的哲学家是不是一直在拒绝人群,但我知道他的内心是孤寂的,他的思想就像是处于沧海中的孤岛一样。或许我们应该说,思想者的人生状态注定是孤岛的状态,他要有异于群体的某种独立的意识和行为,他虽然是孤独的但却又是伟大的。
朋友种了几棵向日葵,每天看到向日葵在花盆里独自摇曳着身躯,形单影只,我就会想到朋友在人群中那种清冷的孤傲让人感到不易亲近,让他人产生敬而远之的感觉。这让我想起了凡·高。阳光如火的中午,一群黑鸟自远处飞来,遮住了天空与太阳,然后飞进他的眼里,这之后,他完成了最后一副画:《麦田上空的乌鸦》。第二天,他仰望无底的苍穹,用手枪顶住自己的太阳穴,抠动扳机,死在金黄的麦田,离开了苍白,冷漠,与美隔绝的人间。人群不认识凡。高。给这位天才送行的只有烈日,云影和麦地上轻拂的风。人群把活着的凡高视为疯子,把死后的凡高视为神。真的凡。高活着时只能对着天空与画布倾吐,死后只能在向日葵绰约的花影下沉默。当然,凡。高的死与群众无关,正如他的存在与不朽不灭的图画也群众无关。
真理是活在事物深处的。它不是闹哄哄的集体眼睛可以发现得了的。它需要个人的眼睛去观察,去发觉,所以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群众虽然占有多数,但却未必占有真理。所以古今中外的知识分子大都是民粹主义者。
我有一好友喜爱诗歌,尤其是普希金的诗歌。他说普希金的那种可贵的心声是任何人都可以为之感动的。随口呤来几句:“我的无法收买的声音是俄罗斯人民的回声……在冷漠的人群面前/我说着/一种自由的真理的语言/但是对凡庸愚昧的人群来说,可贵的心盛却可笑到极点。”普希金爱俄罗斯人民,但不爱一团一团的人群,也不奢望人群会听懂他的声音。他虽然孤寂,但他保留了和统一相反的最真实的声音。
思想者,伟大的哲人们都在拒绝人群中寻到了自己特有的思想,岁在大多数情况下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与世隔绝,清冷孤傲的处世态度,但他们也保留了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与寂寞一起走向成功,这也不失为一种成功的哲学。
我要拒绝人群,我要寻求属于我自己的独特思想,我要追求叔本华独善其身的好处,我要在生命的原版上写下属于自己的文字,我已还原为我自己,我的生命内核,将从此只放射我个人最真实而自由的声音。
没有拒绝,便没有生活。永远活在人群的约束中,那么我的身心将会遭受巨大的疲惫,生活索然无味,那样和囚禁于狱中的罪犯毫无区别,不拒绝人群,只能说他人的话,无法履行内心的绝对命令,包括天真天籁的命令,那么我将失去我的一切,包括我的自由。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