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投资不能一哄而上

大规模投资不能一哄而上

启祖杂文2026-01-13 20:21:23
随着世界金融危机向新兴市场国家传导和向实体经济领域全面扩散,作为世界经济火车头的美国,继10月份全面推出救市计划后,联邦储备委员会和财政部11月25日共同宣布,将出台新的方案,再追加8000亿美元刺激
随着世界金融危机向新兴市场国家传导和向实体经济领域全面扩散,作为世界经济火车头的美国,继10月份全面推出救市计划后,联邦储备委员会和财政部11月25日共同宣布,将出台新的方案,再追加8000亿美元刺激消费;而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欧盟,也出台了一项总额达2000亿欧元(约合2600亿美元)的经济激励计划,以应对全球经济衰退的困境。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世界其他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大国也纷纷开出提振经济的“药方”,或推出救市计划;或降低存款利率,刺激消费;而通过扩大公共投资和消费来拉动内需,则成为中国等一些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首要选择。前不久,在国务院推出了4万亿元经济刺激方案之后,全国各地也纷纷宣布大规模投资计划,据统计,目前各省市地方政府宣布投资总额已经超过10万亿元。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面对经济全球化红利的缩减,努力扩大内需,确保经济稳定、金融稳定和资本市场稳定,从而走出一条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新路子,是方方面面的共同期盼。总额超过1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不仅是短期内应对金融危机的有效手段,也是转变出口导向增长方式的战略选择。14万亿元的巨额投资,必将托起中国这艘经济巨轮在世界金融海啸中顺利实现软着陆。
但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伴随着金融危机的巨大挑战,中央和各省市政府相继推出了巨额投资计划,这必将为各地经济发展带来许多发展机遇;但高达14万亿元的巨额投资,如果把握不当也可能会引发过度投资“并发症”。因此,面对大规模投资,各地切莫一哄而上、“大干快上”。
科学的投资规划是大规划投资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前提。当前,在外部需求减弱、出口增长受阻的情况下,国家推出大规模投资的经济刺激方案,这是一个宏观政策问题,主要目的是拉动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但14万亿元投资如何使用?这需要搞好科学的投资规划,从宏观的角度确定投资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从中观的角度确定投资的结构和主要方向,从微观的角度确定投资的重点领域、资金预算和时间安排,同时,要在立足于现有项目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与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实现对接和配套,坚决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上马不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
关乎国民福祉的民生类项目应成为大规模投资的重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人民生活显著改善。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围绕群众反映比较普遍的热点问题,如针对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又如针对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部分地区启动了新型合作医疗,并将全面实施医疗制度改革,受到了全国人民的普遍欢迎。但是,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相比,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相比,与党所承担的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相比,目前的工作还只是刚刚起步。因此,各级政府要借这次大规模投资的东风,将关乎群众福祉的民生类项目作为投资重点,切实解决更多的涉及群众最关心、最切身的如城市廉租房、高校收费昂贵等问题。
农业、农村应成为大规模投资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对象。“三农”问题是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因此,14万亿元的巨额投资,理所当然应该分给农业、农村一大杯“羹”。要以这次大规模投资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着力解决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的问题;解决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区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解决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求不平衡问题;解决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不完善问题;解决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建立等问题。要通过应对世界金融危机这步棋,走活整个“三农”这盘棋,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扶持农村发展,加快农民增收。
中、西部地区应成为大规模投资的重点地域。改革开放以来,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实现迅速增长,特别是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和山东等省份率先基本实现了市场化、国际化和工业化。但与此同时,东南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也越来越明显。上个世纪90年代后,党中央、国务院先后提出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旨在进一步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目前,这些战略举措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社会事业薄弱环节得到明显加强,边远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不断加快,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可喜成效;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不断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和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但从总体上说,中、西部地区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社会事业进步都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在刺激经济的整体方案和统筹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中,仍应将中西部地区作为大规模投资的重点地区,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大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切实增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后劲。
总之,要通过14万亿元的大规模投资,确保实现扩大内需的战略目标。但如何用好这笔巨额大单,才是促进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的关键。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