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悲凉

人性的悲凉

蜪伴杂文2026-06-02 20:55:53
很少关注新闻,尤其是关于艺人与粉丝之间的新闻。不过当我看到杨丽娟疯狂十三年追星刘德华而逼死老父亲的时候,还是感到了震动和愕然。二十九岁,应该是个趋于成熟的年龄,即便是无法达到圆融练达,至少也应该懂得什
很少关注新闻,尤其是关于艺人与粉丝之间的新闻。不过当我看到杨丽娟疯狂十三年追星刘德华而逼死老父亲的时候,还是感到了震动和愕然。
二十九岁,应该是个趋于成熟的年龄,即便是无法达到圆融练达,至少也应该懂得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这些日子以来,媒体每天都有不同的报道,指责杨丽娟的,指责杨父的,指责刘德华的,应有尽有。要说人都有言论自由,但事已至此,媒体的做法无异于推波助澜,将杨式母女和刘德华都放到一个骑虎难下的位置,这或许是杨家人早已经算计好的。现在的媒体太无聊,无聊到要把那些原本很无聊的事情当成新闻来不断深入挖掘,台上表演的人自然就是兴致万分。试问,当一个人的表演无人欣赏时,她是否还有继续下去的可能?
对于明星,我一向的态度就是可以喜欢,但不必痴迷。毕竟是相隔太远的两个社会的人,犹如两重天的生活,太过痴迷的结果往往不得善终。
首先,杨丽娟的父亲是整件事的作俑者。从时间上反推过去,杨丽娟是从十六岁开始做刘德华的粉丝。十六岁,人生最美好年龄,青涩可爱,不过是个没有确定人生观的阶段,如果在当时,做父母的可以适当地加以引导,应该不会出现这种局面。十三年的时间,点点滴滴聚集起来的是一对自身都不能清楚地辩明是非曲直、不知道该怎样教育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无止尽地纵容。如果当初,他能让女儿依靠自己的能力努力满足心愿,而不是一味地散尽家产去满足女儿的心愿,绝对不会有现在的杨丽娟。很有可能,在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孩子能找到另外的精神寄托,而非盲目追星。所谓养不教父之过,不是我冷漠无情,从某个角度上来说,杨父的自杀属于自食其果。年迈体弱的他,已经没有精力和能力承受女儿继续无休止地折腾下去,不如一了百了。
其次,杨丽娟这样一个女子,到这个年龄来做这样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到底是因为喜欢刘德华不可自拔,还是另有目的,或许只有当事人自己才心知肚明。无论如何,追星没有错,喜欢一个人更没有错,但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把握一个度,过了则偏激。看了新闻之后,有个朋友对我说,这个女人是不是疯了?她们一家人是不是都疯了?这样,她以后的路还怎么走?很多媒体初初都认为杨丽娟是个智障人士,若仅仅如此,倒也好办。但是很明显,此女不是。让很多人都不能明白的是,她口口声声说喜欢刘德华,为什么在老父亲自杀之后,提出要刘赔偿五十万的条件?原来十三年来,父母对她的支持以及她的感情,就只值这个数。尽管事后她否认了这一说法,但执迷不悟地杨丽娟依然对媒体说当前最重要的事情是“完成父亲的遗愿”--也就是要再见刘德华一面。一边指责偶像未能满足心愿是没有良心,一边再次要求要见面,让人感觉到一种可怜的悲凉。
我不是刘德华的粉丝,不过整件事真怪不上刘德华,想想也觉得他蛮可怜的,无端端背上个“无良”的恶名。明星属于公众人物,发生这样的事情并不是他所造成的,也不是他所愿意看到的,说句老实话,明星遇到这种粉丝,实在是不幸。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如此出名,倒也不失一种令人瞠目的方式。不过,稍微有点自尊的人,在经历过这种事后,只怕活得也不会坦然自在了。我的心里有一种怀疑,这家人是不是在多年追星无果的情况下,觉得投入太多不值,干脆破釜沉舟,想作为弱势人群,来得到世人的同情和支持,来让舆论迫使明星屈就,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呢?唉,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偏执非父母,教出偏执的女儿,闹到最后家破人亡,给世人留下一时饭后茶余的笑料罢了。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