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善养人,不尽其过

以善养人,不尽其过

火舱杂文2026-07-01 07:38:14
孔子提昌仁爱之心,可却并不认为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当有人问及可否以德报怨时,他回答“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所谓“直报怨”是以你的公正,你的率直,你耿介,你磊落,一句话以你的高
孔子提昌仁爱之心,可却并不认为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当有人问及可否以德报怨时,他回答“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所谓“直报怨”是以你的公正,你的率直,你耿介,你磊落,一句话以你的高尚人格,坦然地面对一切。其实他告诉我们的是处世的分寸和原则。
与孔子思想有所不同是禅宗观念。讲得是善,以善心去感化人,教化人。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集中地反映了“佛海无边,回头是岸”的崇善思想。
对于有过失的人,应该“以善养人。不尽其过”,意思是说,有修养的人批评他人的过失,不说尽人家的错误,而是很含蓄地点到为止,尽可能保留余地,让自己明白、惭愧,知道畏惧,使他自觉改过。这样做才有意思,起码在没有伤害人家自尊心的情形下,使对方能够接受你的规劝。这可以说是以善良之心爱护他人吧。这与孔子的“以直报怨”相比似乎更近人情,前者是以真诚率直去打动人,后者则是以善心去感化人,可以说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与人为善,真诚相待。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以善养人,不尽其过”更容易让人接受,而真诚、率直并不一定让人理解。因为毕竟你是在批评别人的过失啊!太率直了,即使你很真诚,可是往往被人误解。特别是做为大大小小一个单位的领导者,我以为批评人更应该因人而异,自身应该有很高的修养和艺术性。当然面对他人的过失,也要看是什么样的过失,涉及到影响面大,原则性的问题,当然要真诚率直,不讲情面了。
实际生活中,工作中,人际关系是非常复杂的,而所有的人都愿意听赞扬、恭维、褒奖一类的话,所谓“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就是这个意思。面对批评、否定、规劝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忠言逆耳利于行”,所以批评人、忠告人、规劝人是要有分寸的,禅宗思想讲得是度,孔子思想讲得却是原则,孔子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就是说朋友有了错误,你要真心地劝告他,引导他,如果实在不听就算了,不要再说了,不要自取其辱。这和“以善养人,不尽其过”不尽相同,一个是真诚规劝,不听就算了,一个是“不尽其过”点到为止,同样是讲的分寸原则,可是所持的态度是不一致的。
如今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最根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同事之间,朋友之间,上下级之间,干群之间,都得以和谐相处,和谐当然不是无原则地调和矛盾,不去讲批评和自我批评,而是要以大局为重,讲团结,讲聚合,讲友善,讲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协调,对于别人的缺点错误应当抱以善意的批评,讲究方法,讲究艺术,把握分寸和尺度,象毛主席说的“从团结的愿望出发,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达到团结”,“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以善养人,不尽其过”,就是以善心去爱护人,关心人,批评却“不尽其过”,目的是让人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讲的是留有余地,让他自省自悟。

2007年10月20日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