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发致死,谁之过
10月9日,山东临沂市第六中学13岁的七年级女生张悦因为不符合学校短发令要求,三次被赶出校门后,在家喝下农药自杀。事发三天,校方不对此事做正面回应。面对校方的消极态度,家人在学校门前为张悦搭起了灵堂里
10月9日,山东临沂市第六中学13岁的七年级女生张悦因为不符合学校短发令要求,三次被赶出校门后,在家喝下农药自杀。事发三天,校方不对此事做正面回应。面对校方的消极态度,家人在学校门前为张悦搭起了灵堂里。(山东商报10月12日报道)惊闻花季少女因头发过长而自杀的消息,感慨之余更是痛心疾首。死者已矣,生者伤悲!然而,谁来为逝去的生命买单呢?13岁的张悦原本只是临沂市第六中学一名普通的初一新生,然而在开学之后短短的一个月左右时间里三次被赶出校园,究其原因则在于头发过长,不符合学校的“短发令”。终于,在第三次被赶回家之后,在厕所里服农药自尽,引发轩然大波。
我们为死者痛心,因为她正值青春年少,豆蔻年华,可未来还有许多美好的事情她都无缘经历了;我们为亲属难过,一瞬间天人永隔,原本幸福美满的生活从此有了无法弥合的缺口;我们也替学校感到惋惜,法有准则校有校规,通过章法管理学生本没有错,可是由于尺度的拿捏不到位致使他们失去了一位好学生,也将自己送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小悦的死,学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可除此之外,作为小悦的父母也难辞其咎。
毋庸置疑,学校教育方式的庸常,教师管理方式的粗暴是导致张悦自杀的直接原因。整个事件的过程中,学校一味以校规要求学生整理自己的头发,然而对于头发的长短却没有明确细致的规定,仅仅凭主观去臆断学生的头发是否合格。同样,班主任对于张悦同学头发不合格一事并没有仔细耐心地与其沟通,反而是选择了当众批评,赶出校园这一粗暴的方式加以解决,这种做法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一次一次地被批评,一次一次地被赶,终于将张悦推向了死亡的深渊。然而,如果一味地把责任推给校方和老师,难免有失公平。女生留长发,打理起来比较费时,容易影响学习。当然,有人说长发与学习成绩并无必然联系,不应该过于苛求,更何况《中学生行为规范》中只规定了“不烫发,不染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穿高跟鞋。”可如此说来,谁又能说烫发染发,穿高跟鞋与学习成绩有必然联系呢?那是不是这些也可以不遵从呢?如今是一个个性化的时代,每一个孩子都有独特的个性,假设今天我们因为张悦的死而废除有关头发的校园禁令,那么明天会不会有更多的孩子以身试法,让更多的校园规章难以施行直至废除呢?虽然“短发令”不过是校园规章的一个细枝末节,废除与否影响不大,然而一旦打开了这样一个缺口,势必就会有更多的校规难以执行,到最后,学校还拿什么去管理学生呢?校方制定守则的出发点,更多的还是在于更好地教育管理学生,引导学生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更何况,无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必须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来确保正常的运行和管理。
小悦的离开,给其父母带来了无尽的哀思。然而从整件事情的起因经过来看,其父母对女儿心理健康的教育是缺失的,与女儿之间的沟通也是缺少的。在开学之初,学校就曾召开过家长会,并给每位家长都发了新生入学手册,并在手册中将校规校纪写得十分清楚,关于张悦头发不合格一事老师与家长也进行过沟通,然而三次下来家长做的都只是带她理发店剪发来敷衍了事,甚至在孩子已经离家出走的情况下都没有与其好好沟通。家长认为孩子平时成绩很好,很听话就不需要去过多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班主任与张悦的接触不过短短一个月,对张悦的了解可能不够全面,然而家长对其的教育却是整整十三年。如果家长在平时的教育中加强对孩子心理素质的锻炼,多和孩子进行一些有效的沟通,也许今天悲剧就不会发生。不可否认的是张悦的死在某种程度上还要归咎于她自身的内向与脆弱。原本她可以有美好的人生,可她却选择了一条不归路。
中国自古以来的教育更多的是重视结果,看重成绩。在学校看来,一切的规章制度只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考出好的成绩,甚至为了成绩可以放弃孩子的个性;在家长看来,只要成绩好,其他的都不是很重要,心理教育可有可无。终于,孩子毫无抗压能力的幼小心灵在面对学校墨守成规的教育方式和家长粗心大意的培养心态时无可避免地酿成了一桩悲剧。如今,在一条生命的代价面前,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反思。孩子的成长不仅仅要依靠学校教育,它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双重产物。对待孩子,我们要有更多的包容,要更多地关注他们的心理成长。长发致死,过在双方,因为他们都没有认真去聆听孩子的心声,都没有教会孩子如何去面对挫折!
版权声明:本文由945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激将
下一篇:借精生子,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