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瓷古韵

耀瓷古韵

臼头花钿散文2026-07-01 03:46:04
中国的英文名字“China”,又称瓷器。可见古代中国的瓷器是享誉全球,驰名中外的。对于瓷器的了解,我知之甚少,仅习惯于日常用的盘、碟、碗、勺、缸、盆的日常器皿,至于如何烧制的也是一头雾水,茫茫然如入莽
中国的英文名字“China”,又称瓷器。可见古代中国的瓷器是享誉全球,驰名中外的。对于瓷器的了解,我知之甚少,仅习惯于日常用的盘、碟、碗、勺、缸、盆的日常器皿,至于如何烧制的也是一头雾水,茫茫然如入莽野。每每看到电视、电影、网络中关于陕北的介绍,印象最深的就是放牛老汉家中的小孩圪蹴在黄土塬上,手捧着乌黑的粗瓷大腕稀溜溜吃饭的模样。瓷器也从遥远的皇家别院走向了寻常百姓家中。
来到偏远的中国西北一隅铜川,距离美丽的瓷器只能是遥远的想念和回忆。看到铜川偶尔举办的大型瓷器展览,商家极尽乖耍之能事,操着叽里呱啦的南方话在热情地向你贩卖着五颜六色、或精致或粗糙的瓷器。富丽的言语中,眼光闪着金子般的光彩直直地勾住你的钱袋,眼花缭乱之际对瓷器便增添一份厌恶。原本美的享受反而有了喧闹烦躁的感受,那么就快快逃离这个是非之地。在铜川客居六年,才渐渐明白铜川是座富有魅力的城市。历史悠久,矿产资源丰富,素有渭北黑金之都的美誉,也是青瓷的盛产地。随着环境的日益改善,原本一街十里长,黑云压满床,山秃草衰亡,举头无所望的恶劣环境日渐好转。近年来在玉皇阁水库栖息的西伯利亚白天鹅也成了一道炫丽的风景线。美丽的白天鹅又勾起了我对故乡三门峡的思念,故乡是天鹅之城、黄金之都、黑金首府。天鹅飞翔,为爱导航,美丽的天鹅又寄托了我对故乡的思念。
知道铜川出瓷器,就特别关注耀州窑。耀州瓷器中举世闻名的当属北宋年间出产的青釉剔花倒装壶。壶形如梨、青釉着色、飞凤提梁、双狮为嘴,宝相花纹缠于腹部,仰莲纹俯冲而上。壶底有一梅花形注口,酒由壶底梅花孔注入壶腹,故名“倒装壶”。此壶为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三大镇馆之宝。耀州窑唐代创烧,五代发展,北宋鼎盛,金代续烧,终于元末明初。连续烧造陶瓷的历史长达800余年,“十里窑场”留下极其珍贵的陶瓷文化遗产。耀州窑位于陕西铜川市,因地属古耀州而得名,也叫铜川窑。宋代耀州窑是北方青瓷的代表,也是专为宫廷御用烧制的官窑。近日,国家文物局把国宝级“大观”款耀州刻花碗移交耀州博物馆,耀州瓷将有可能改写“五大名窑”为“六大名窑”。可惜的是,做为游客的我在新落成的耀州窑博物馆里却无法一睹它的光彩。耀州窑的主要装饰方法有刻花、划花、剔花、印花、堆塑等。耀州窑纹饰以花卉为主,尤以婴戏纹最具特色,有攀在花枝上的,有卧于花丛中的,有荡于花枝间的,有戏水的、夺球的,活灵活现。器型有盘、碗、怀、盏、钵、梅瓶、荷叶式高足盘、喇叭口瓶、葫芦形执壶、多子盒、枕、炉、凤头壶、花口尊、玉壶春瓶等。
选了一个阳光靓丽的日子,我来到了耀州窑博物馆。新落成的博物馆庄严肃穆,大门广场上硕大无朋的倒装壶流出潺潺溪流,水底的金鱼随波轻扬,逐人而行,甚是可爱。门票是免费的,但要出示身份证,明信片式的门票上印着博物馆的全景图。原铜川市市长陈双全题词的行楷书法“巍巍瓷宫,玉垒金镶,藏珍展粹,会聚韶光”,行云流水,苍劲有力。走进博物馆,完全进入了瓷器的世界,首先展示在眼前的是“唐代三彩作坊、窑炉”、“宋代制瓷作坊、窑炉”和“金代制瓷作坊群”三个保护厅,直观地展示了耀州窑瓷器的生产规模和工艺流程。然后是从下而上的十个展示厅,依次展示了耀州瓷器在各个时代的不同作品。给我留下印象深刻的是豆青碗,它简单婉约、古朴庄重、胎薄如纸、晶莹温润,仿佛冰玉精琢而成,在灯光的直射下显得更加诱人仿佛养在深闺的少女,回眸一笑百媚顿生。盛唐时代的黑瓷、白瓷、三彩瓷器也展示了不同的瓷器风味。盛于北宋,终于金元。金元时代的白瓷是素瓷,黑色的长命、富贵行书字体粗壮舒坦,使我又想起了陕北人粗狂豪放的性格。更遥想那千里草原,马上驰骋,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明朝的彩色瓷器富丽堂皇,彰显着皇家的奢侈。宫廷御用的秦王府琉璃瓦屋檐、黛瓦让我联想到《明朝那些事》中乞丐皇帝朱元璋分封藩王的那些事。清朝的瓷器,更接近现代风格,白瓷上色彩艳丽的人物画、风景画总使人以为到了景德镇的瓷器店。
看完了各个时期的瓷器,走到仿古的十里窑厂。在绵延不断的大山深处,一座座通红的烧窑仿佛在诉说着昔日的辉煌和辉煌下窑工的艰辛。练泥、拉坯、上花、抛光、装窑、烧日窑、烧夜烧、开窑,一件精美的瓷器凝固了无数人的汗水和智慧。我心中犹然感慨:英雄抒写历史,但无名的群众在默默地创造着历史。没有这么多无名窑工的辛勤和智慧,那来传世的稀世珍宝。历史记载的是帝王将相,但历史永远是人民的历史。我触摸着温润如玉的瓷器,眼前闪现出窑厂人声鼎沸,繁忙紧张的场景。一张张黝黑的脸庞、一双双粗壮的臂膀、一块块油亮的肌肉,挥动着未来的历史,挥动着众人的目光,挥动着时代的车轮。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