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土于南宋时期”?
2006年4月28日的《文摘周报》转载了一篇《新民晚报》的文章,题目是《遂宁国宝宋瓷之谜》。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走进遂宁博物馆那一瞬间,我感到历史凝固在13世纪。出土于南宋时期的985件“青如天、明
2006年4月28日的《文摘周报》转载了一篇《新民晚报》的文章,题目是《遂宁国宝宋瓷之谜》。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走进遂宁博物馆那一瞬间,我感到历史凝固在13世纪。出土于南宋时期的985件“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国宝级宋瓷,器物之精美、品种之丰富、保存之完美,令所有观赏到全貌的人叹为观止。
读完这篇文章后,反复揣摩,觉得上面这段文字中的“于”字颇有商榷之处。
一般的语法教材都把这个“于”字看作是介词,其功能是指明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时间,可以理解为“从”、“在”之类的意思。例如“他出生于1992年”、“他毕业于北京大学”。也有语法教材把“于”看作是构词成分,附着在动词或其他词语后面构成一个功能相当于动词的单位,它的后面带有宾语,共同组合成述宾短语。例如“出生于1992年”、“他毕业于北京大学”。但是,不管怎么样,也不妨碍我们对上面这段文字中“出土于南宋时期”的理解,即:在南宋时期出土。或者:出土的时间是南宋时期。在南宋时期出土的宋瓷?显然不对!其实,这篇文章的后面是记述了出土时间的:“15年前,金鱼村老实巴交的农民王世贵在自家地里的那一锄头,挖出了中国宋瓷的光辉灿烂……”问题就出在这个“于”字上。详审文意,上面这段文字中的“于”字,应该修改为“的”字,再加上准确的出土时间,即:15年前出土的南宋时期的985件“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国宝级宋瓷……只有这样表述,才既符合宋瓷出土的真实情况,而又语句流利通畅。
这真是应了一句老话: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二00六年五月二日
版权声明:本文由945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