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时候的往事之三
怀念小人书六十年代出生的人,都对小人书有特别的情感,在那个物质和精神匮乏的年代,小人书像老宅屋里的煤油灯一样,以微弱的光亮照亮懵懂的心灵,使我度过快乐而温馨的童年。小人书,也叫连环画,是由一副副画串连
怀念小人书六十年代出生的人,都对小人书有特别的情感,在那个物质和精神匮乏的年代,小人书像老宅屋里的煤油灯一样,以微弱的光亮照亮懵懂的心灵,使我度过快乐而温馨的童年。
小人书,也叫连环画,是由一副副画串连而成,并配有简单的文字介绍,这种简单地组合方式使故事的情节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小人书正文前没有目录,开头往往有文字的内容提要及画面的人物介绍,特别是古装套书,每集有几页,并排画着出场的若干人物,大意是说明一下人物的形体打扮,好人坏人分列。小人书题材很广,名著、武侠、战争、神话,几乎无所不包,比现在的卡通内容要广泛得多。记得毛主席说过:不要看不起小人书,小人书里有大学问。在小人书里,我们认识了关羽、宋江,认识了邱少云、黄继光,认识了孙悟空、肖飞;在小人书里,我们能从一个人的画像看出这个人是奸是忠,懂得了什么是丑什么是美。那黑白分明的善恶,像一粒种子撒进心田,明净而饱满;又像是一盏油灯,照亮了黑暗的每一个角落,温暖而动人。看小人书的日子,充满的是憧憬与幻想,盼着长大,盼望着成长的日子。
小时候在村里读小学,我看过《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雷锋》《草原有小小姐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的大学》、《上甘岭》、《英雄儿女》、《列宁在十月》、《铁道卫士》、《看不见的战线》、《海岛女民兵》、《苦菜花》、《刘胡兰》、《草原的早晨》、《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铁人王进喜》、《卖花姑娘》、《林海雪原》、《小兵张嘎》《白毛女》《青春之歌》……等等。故事梗概至今断断续续不忘,回忆起自己养成看书摘抄的习惯源于小时候看小人书,看小人书不仅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范围,里面的英雄人物故事,还给我勇气和战胜困难的信心做了最初的榜样,让我少年生活充满了阳光。
那时候,家境普遍窘迫,买一本小人书是很奢侈的事情,小人书在孩子之间通常是交换着阅读,你用《敌后武工队》换我的《水浒传》,我用《平原枪声》换他的《地道战》,各取所好。一本小人书,往往经过无数次的传阅,封面、封底就会掉下来,我便缠着母亲帮我小心地粘贴好。那时,在手里借来借去的都是一些单本的,或一套中的几本,没头没尾。如果借全了,往往挑灯夜战也要看完,不然第二天还书就看不成了。大哥年长我四岁,高四个年级,高年级的学生意味着小人书的来源渠道也多,大哥看完的,我抓紧接着看,因此我看的小人书比班里的同学要多,知道的内容也多,并经常给班里的同学们讲故事,特有成就感,也特自豪。
借别人的小人书,必须在约定的时间内还书,因此同学们也特别讲诚信,放学路上、吃饭时间、课间;有时候挑灯夜战、放弃午休,总之,挤一切可以挤的时间来看小人书。因此免不了上课时间也偷偷看。我和伙伴借到《林海雪原》和《烈火金刚》的小人书,要我放学前必须还给他。于是,我抓紧课前和课间的时间翻看,小人书中杨子荣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故事深深的吸引着我,致使我上课时魂不守舍,心里总是惦记着故事里杨子荣的生死,想到放学就要还给人家,便把小人书摊在腿上偷偷地看。正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老师走到我旁边时,敲了敲我的书桌,我才警觉,急忙把书收起来往抽屉里塞,但已经晚了,老师低声地命令道:“看什么书,拿出来。”我很不情愿也无奈地拿了出来,结果,小人书被老师收缴了。我的脸涨得通红,老师讲的课什么也听不进去,我还在被英雄感染者,于是又拿出《烈火金刚》来,原来肖飞的孤胆和勇气一点也不逊色杨子荣,手持双枪,脚踏自行车,大闹县城的英雄事迹深深感染着我。我忘记了上课,忘记了老师,直到老师再次走到我面前时,我全然不知,小人书再次成了老师的战利品。下课后,我胆怯怯地去办公室找到老师,先是承认了错误,再就向老师说明了那小人书是借来的,如果不及时还上就不守信用了。老师和蔼地问:“你看什么书?”,我小声回答:“《肖飞买药》”,“买上了吗?”,我答:“还没买上就被你没收了。”老师哈哈大笑:“上课时间不注意听讲,看小人书,没收了吧?你又是借的,怎么办吧?”,我说:“我以后不敢了。”老师严肃地告戒我下不为例,然后翻了翻那本小人书,让我放学后去取。我想,老师当时之所以没还给我,应该存在两种可能:一是怕我上课接着看,耽误听课;二是他自己想先睹为快。我想,第二种的可能性估计更大些,因为小人书不光小孩喜欢看,大人也喜欢看。我的老师就是作家李元岁老师,后来在他的指导下,我成了文学追求者和耕耘者,多年后谈及此事还记忆犹新。
稍大一点,班里组织同学们勤工俭学,课余时间到村里街道上捡垃圾、废品,有时提着小铲挖甘草,拿上镰刀割药材。然后到供销社去卖,卖下的钱作为班费。因此班费的一部分可以用来买小人书,那时村里的学校很简陋,学校的活动很有限,体育课也仅仅是做做操、跳跳绳、捉捉迷藏之类。但一到雨天,不能到室外上体育课了,老师便捧来一大叠连环画,每人一本,我们便在教室里看开了每一次看完,放学路上我们便会叽叽喳喳说个不休,仿佛每个人的肚子里都装着说不完的故事。于是看连环画成了我们的奢望,以致于巴不得节节体育课都下雨,这样好使我们多看连环画。当然,班里的连环画很有限,有人便带了自己买的来,惹得别人好不羡慕,以致做梦都想有一套自己的连环画。
那时候,全国人民一样穷,但大家一样快乐着,虽然肚子都一样的饿,但人与人之间是那么的和谐,大人们下地去了,小伙伴们就拥到一起看小人书,割草、放牲口。小人书就这样影响了我的童年、少年乃至今天。小人书无疑代表着一个时代,那时没有电视,没有动画片,娱乐形式很少,童年最大的娱乐就是看小人书。每次看小人书,我都会盯着几个重点画面,力争把好人的举止、表情与坏人的下贱、猥亵刻在心头,然后在和伙伴们玩“打仗”的游戏时进行模仿。那时的小人书都十分脸谱化,正面人物都仪表堂堂、威风凛凛,而反面人物,一个个必是猥猥琐琐,地主肯定是戴了瓜皮帽的、汉奸是小分头挎着盒子枪的、特务是大板牙戴墨镜的、日本鬼子则是帽子后面耷拉着屁帘的……这些都永久地定格在我们那代人的记忆中,连同那一个个关于小人书的生动片断。
版权声明:本文由945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