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同辉杜鹃红

日月同辉杜鹃红

令士散文2025-07-02 06:22:49
韶山位于湖南中部,湘江下游西岸的湘潭西去40公里的地方,距长沙104公里。群山起伏,茂林修竹,万刃耸峙,气势磅礴,风景如画的韶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故乡。从南岳衡山赶往韶山,要用一个下午时间。达到韶山
韶山位于湖南中部,湘江下游西岸的湘潭西去40公里的地方,距长沙104公里。群山起伏,茂林修竹,万刃耸峙,气势磅礴,风景如画的韶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故乡。
从南岳衡山赶往韶山,要用一个下午时间。达到韶山已近黄昏,春雨绵绵。我们在湖南韶山市迎宾路18号的天骄大酒店用晚餐,品尝了主席家乡菜红烧肉,晚上住宿该酒店。酒店中等档次,房间有些狭窄,3人一套间,但还算整洁卫生。一天来马不停蹄的旅游观光,坐车赶路,爬山总觉得精疲力惫,也顾不上外边美丽的灯光夜景,一闭眼就进入梦乡。
笠日(3月10日),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迎来了天气晴朗的一天。我们驱车前往毛主席故居。路两旁樟树挺拔,绿色尽染。
毛主席故居,也叫上场屋,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韶山冲,是一座土墙灰瓦,土木结构,坐南朝北,倚山面水的普普通通农舍。涂口屋东头13间半是毛主席的家,西头5间半是邻居。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生于此,并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1910年秋,毛泽东怀着救国救民之志,离家外出求学。1920年毛泽东父母相继去世,弟弟和妹妹也跟随毛泽东从事革命活动。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毛泽东曾四次回到故乡。第一次是1925年偕夫人杨开慧回韶山开展农民运动,建立了中共韶山支部。第二次是1927年回乡实地考察了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农民运动,写出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第三次是1959年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视察了故乡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情况,看了故居和父母坟墓,写下了《七律?回韶山》的著名诗篇。第四次是1966年最后一次回家,居住在滴水洞。1929年毛泽东故居被国民党政府没收,遭到严重破坏。1950年以后经多次修葺恢复原貌。1961年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毛主席故居堂屋门上“毛泽东同志故居”七个黑底鎏金大字匾额为邓小平同志题写。室内基本上按照毛泽东当年居住时原样陈设。从故居正门进入堂屋,堂屋中摆有方桌、板凳,南墙上设有神龛。从橱券向东过横屋便是毛泽东父母的卧室。与其父母卧室相邻的是毛泽东卧室,陈设非常简朴,有卧床、书柜和衣柜,桌上摆着一盏桐油灯。少年时毛泽东经常在这盏油灯下学习。毛泽东卧室顶楼上有开口,顺楼梯可攀登向上。1925年6月毛泽东就在此楼上召开秘密会议,建立了韶山第一个中共支部——中共韶山支部。由毛泽东卧室向里,过农具房、碓房、谷仓、牛栏、柴屋,是毛泽覃的卧室,横过猪栏为毛泽民的卧室。故居院后台地为晒谷场。故居前面的荷花塘和南岸塘相邻。南岸塘呈椭圆形,岸边绿树围绕,高山树影倒映其中,少年时毛泽东曾在此游泳。荷花塘1亩左右,略成圆形,塘中有荷花,岸边杨柳吐青。荷塘、杨柳、故居、青山、绿水、田野、游人构成一幅精美的山水画卷。紧接荷花塘东边是一片绿油油的菜地,这是毛泽东少年时代劳动过的地方。毛泽东少年读书的私塾叫南岸,距毛泽东故居100米左右,面积370平方米,有房屋10多间。
党和国家领导以及各省市的领导人都曾先后来到毛泽东故居参观。在荷花塘北岸依山而建橱窗中张贴有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瞻仰毛主席故居的情景。
毛泽东父母墓位于故居东侧的象鼻山,墓地所处因遍生楠竹,又名“楠竹坨”。“坨”为韶山的土语,是指地势高而背风低洼的地方。荷花塘北岸有一条水泥小路,通往毛泽东父母的墓地,命名为韶山路。路南边有红篱带婀娜曲折,路北旁的旅游工艺摊铺小店摆有各式毛泽东铜像,有立式的,有项链吊式的,琳琅满目。入山口建有一座“开”字形的牌坊,气势雄伟壮观。坊前上匾额为“望重海岳”,楹联:“秉严德垂涣时地义公昭万世,泽慈恩毓旷古天骄母教一人”。坊背上匾额为“辉映昊宇”,楹联:“舜韶遗韵谐万代凤鸣奕世,圣地庥光许千秋龙跃新天”。字迹刚劲有力。
毛泽东父母的坟墓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合葬土坟,座西北,朝东南。毛泽东母亲文氏,生于1867年,湖南湘乡县凤音四都唐家坨人,在家排行第七,人称“七妹”。“七妹”祖墓葬于韶山冲,其父亲为了便于扫祖墓,特在“七妹”13岁时择夫家嫁到韶山冲的毛家。毛母为人精细勤俭,善良厚道,对毛泽东影响极大。1919年10月因患淋巴腺不治而逝,毛泽东赶回家时,母亲已入棺,毛泽东忍痛写下了《祭母文》四言诗,强烈地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情厚意和敬爱之心。文氏去世后,毛泽东父亲毛顺生(生于1870年10月)备受打击,进而染疾伤寒,1920年1月23日,不幸去世,时年50岁。毛泽东当时正忙于革命,父亲去世如此大事,竟全然不知。1929年,国民党为破坏毛家风水前往韶山挖坟,因当地群众极力保护,未得逞。1959年6月26日清晨,毛泽东回家,先上象鼻山祭拜父母坟。他拿起一把松枝,放在坟上肃穆地鞠了三躬,并说:“前人辛苦,后人享福”。
如今毛泽东父母墓经多次修缮后,深藏于象鼻山的青松翠竹之中。墓地旁有汉白玉大理石砌成的“流星亭”,专供游人凭吊歇息。墓地汉白玉石碑上刻有毛泽东撰写的两副祭母灵联和祭母文。祭母灵联,一联曰:“疾革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另联曰:“春风南岸留晖远,秋雨韶山洒泪多”。祭母文: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寿五十三,生有七子。
七子余三,即东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二男。
育吾兄弟,艰辛备历。摧折作磨,因此遘疾。
中间万万,皆伤心史。不忍卒书,待徐温吐。
今则欲言,只有两端:一则盛德,一则恨偏。
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
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
不作诳言,不存欺心。整饬成性,一丝不诡。
手泽所经,皆有条理。头脑精密,擘理分清。
事无遗算,物无遁形。洁净之风,传遍戚里。
不染一尘,身心表里。五德荦荦,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如在上焉。恨偏所在,三纲之末。
有志未伸,有求不荻。精神痛苦,以此为卓。
天乎人欤,倾地一角。次则儿悲,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介在青黄。病时揽手,酸心结肠。
但呼儿悲,各务为良。又次所怀,好亲至爱。
或属素恩,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