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之野炊

童年之野炊

谩不经意散文2025-08-29 21:43:21
山野孩子喜欢野炊。每年春天,风渐渐脱凉,树枝抽了芽儿,田间、山里野花一骨碌儿都站起来,摇曳着俏皮的脑袋,空气浸润在清甜的花香里。遇到天气热,孩子们已迫不及待脱了厚衣服,穿着薄薄的毛衫,疯闹着,冒出密密
山野孩子喜欢野炊。
每年春天,风渐渐脱凉,树枝抽了芽儿,田间、山里野花一骨碌儿都站起来,摇曳着俏皮的脑袋,空气浸润在清甜的花香里。遇到天气热,孩子们已迫不及待脱了厚衣服,穿着薄薄的毛衫,疯闹着,冒出密密的汗珠儿来。这时候,就是野炊的季节了。
学校的孩子举着手提议:老师,周末去春游吧。事情就定了下来,野炊的地点选在长江边上。分了小组,组员聚集在一起出谋划策。会做饭的女生做了总指挥,将野炊必需的锅碗瓢盆、柴米油盐一一列在表上,分配大家各自从家里带来;接着询问大伙都有啥手艺,准备做什么菜,荤菜、素菜、汤菜都要有分工。女生们大半都有拿手好菜,便自告奋勇;男生们嘻嘻哈哈:我们到时候负责试菜。临行前一天,大家回到家一阵翻箱倒柜。鸡窝里拣了两个鸡蛋,地里拔几棵葱,砍个大白菜。搜到厨房,呼啦倒了一大瓶油,仔细将各种调料都装在塑料袋里。看到柴房上方藏着老妈从山上砍回来晒干了舍不得用的木头,端个凳子,急急地抽出十来根来,这种柴火,烧起来火又大又旺,可炊灶了。爹妈看到这一阵摧枯拉朽,又是心疼又不敢阻止,末了,还要帮忙将这些材料都归纳、系好放在背篓里。第二天天还没亮,已有人洗漱完毕,吃过早饭,扯着嗓子喊同组的同学出发了。同学家之间住得也不近,隔着半个山弯弯,一声一声,把狗都喊沸腾起来了。遇到迟了的,少不了一阵抱怨。等大家都聚了头,各自背着个大背篓向江边出发了。
到了江边,各组选好了地方,男生开始垒灶台,女生拿盆装了菜到江边去洗。垒灶是个体力活,也是个技术活。有的组将婴儿大的鹅卵石将三方垒起来,上面放锅,另一面加柴。有的干脆找了个天然的大石头,旁边围了些鹅卵石便成了灶。别看垒起来大同小异,一用就知道哪些灶又明亮火又大又炊锅,哪些灶火一点燃黑烟就冒出来,熏得人直流眼泪儿。每组一般会垒两个灶,一个做饭,另一个炒菜。饭做的是闷锅饭,就是将米和适量的水下到锅里,慢慢的煮直到水收干。炒菜就各展才艺了。番茄炒蛋、火锅肉这样的菜算是家常菜,是最容易做的;进阶的组里还能见到蘑菇肉片汤、红烧鱼、鱼香肉丝这样的大菜;有胆儿大的,去江边的地里偷了些豌豆尖儿来,做成清炒豌豆尖儿这样的新鲜菜。大厨在锅边,指挥烧火的同学火大点、转小火,旁边站一溜儿递油盐酱醋的跟班儿。
等菜出了锅,拿盘子装着放到鹅卵石铺成的餐桌上。饭熟了,席地而坐,开始吃饭。那饭又粘又香,菜色泽鲜艳,就着春风,可比家里头的饭菜香多了,各人都能吃几大碗。也有不会做饭的组,要么还乌烟瘴气地奋斗着,不时传来一阵慌乱的尖叫;要么已经放弃了,端着自己煮糊了的锅过来乞讨:可怜可怜我们吧。引得一阵哄笑。老师来了,就哄抢着让老师尝菜,受到表扬的组脸上的红晕格外娇艳。等吃了饭,男生们被发配到江边洗碗;女生们躺在鹅卵石边的青草上享受阳光、分享秘密。
除了班上组织的大规模的野炊,玩得好的,三两个人也可以来点小规模的野炊。山里是另一个野炊的好场所,但大人们却不这样认为。临近年关,家里杀了猪的摊着新鲜的猪肉,办了些平时难吃到的年菜。三两个伙伴便偷偷拿了米,切了点肉,拌了油盐就上山了。到了山上,找来个石板支起,将米放在一个瓷杯里,架在石板上,随便在附近捡了点柴火,点了火,水就呼哧呼哧沸腾起来,一会就闻到饭香了;肉简单地煮煮有一股原始的新鲜味。正得意,准备开饭呢,忽然看见老妈拿了兰竹条冲了上来,上来便是一阵好打,一脚踢翻了飘香的米饭,将火结结实实地踩熄了,狠狠地骂着:哪里不好玩,山上敢点火,烧了山,谁负责。屁股死死地疼,心里却是可惜了那一锅快熟了的饭啊,为什么早不来迟不来。
经过这次教训,再不敢上山野炊了。偶尔在山上看到空地,周围没什么杂草,心痒痒地,拿了点米来,将米撒在一块薄的石头上,下面点了火,等石头热了,将米烧黄了一颗颗弹起来,便想着是不是能做成爆米花呢,结果一会就烧糊了。赶忙熄了火,生怕有个人冲上山,守在火堆前,直到看不到一个火星子才敢离开。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