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一种宁静

留住一种宁静

雩门散文2025-08-04 06:48:39
驱车泾川,目的地是查济。这回到查济,是《清明》、《安徽文学》“宣酒情”文学笔会议程安排的一个曲目;也让我有此良机,头一回去踏访;不过,早些时候从方文竹先生《文明的碎片》一文里,算与查济有过一次神交了。
驱车泾川,目的地是查济。
这回到查济,是《清明》、《安徽文学》“宣酒情”文学笔会议程安排的一个曲目;也让我有此良机,头一回去踏访;不过,早些时候从方文竹先生《文明的碎片》一文里,算与查济有过一次神交了。
几年前,我去过一趟西递。曲径古巷,明清遗风,仿佛让人走进了乾坤轮回!再看西递的模盘图型,恰似航船一只。若依我想象:那时,几个山里精英,也许看够了青山绿水,一时想起来,欲寻一方山外天地,于是,他们集一身地气,怀揣梦想,打自家门口扬帆起航,驶出了大山、驶出了“宁静”。从而,中国便有了一代徽商!西递自然也远播海外,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迎接着八方游客。而今的西递,犹如一位被强行唤起的尘封古人,睁开两眼,面对现代芸芸众生,一开始免不了几分惊讶、几分张惶!日子一久,哦!认识了、适应了;不怕喧嚣、无需宁静。于是,上下一身古装,满脸变作现代笑意,游客们一来一往,一枚枚钱币就落在了手中。如此好不好呢?一时尚难定论。
目下梅雨时节,清晨又真来了一场细雨,绵绵缠缠,时断时续,车子在山脚下行驶,两旁青山墨黛,薄雾银纱;远看,几处村庄散落于山野田间,好像在变着方向,缓缓转动,目送我们前行,于是,我便暗暗拿西递描摹一下查济,想必也是车水马龙,游人不绝?谁料,情景却大不一样!
车子在一棵伞状的板栗树下停了,下车一看,除我们一支小小队伍外,却不见另外游客。是天气不佳?还是别的什么原委?暂且不必追问。不过,给我的第一感觉:查济虽没有西递那种沾染在古人身上的现代气味,倒是给人一种宁静!此时,又一阵细雨飘来,山峦叠障,烟雾蒙蒙,恰似一道天然屏障,将繁杂与喧嚣挡在了山外,让人一落脚此处,身心神志顿时清爽起来!
导游引领,走过一道田埂、跨过一座小石桥,方可进入村口,一条小溪,顺山势、依地形,蜿蜿蜒蜒穿村而过,将查济分作成了两半,于是我惊疑:莫不是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从纸上飞落到了这里?下来,跟随导游沿溪流、过小桥,漫步曲径,行走古道,一脚下去也许会同哪个古人的足迹踏在一处、叠在一起。再看一看明清建筑,雕梁画栋,神形兼备,通体透视出一道文脉!睹物思古,想那些建筑工匠,一个个早已作古化为了泥土,静静尘封一处,或许名字也不在了当今人们的记忆里;而这一砖一瓦、一斧一凿筑就的祠堂、楼阁,风雨数百年,竟让我们这些后来人叹为观止!
返回时,又见路旁许多美院学生,一笔一笔,将那远山近景往自己的画布上搬着;个个都是少男妙女,一般说来又正置活泼好动的“季节”,可此时此刻却不见一人嬉笑戏耍,只是静静地在艺术之路上寻访漫步,静静地,一步一步去朝那艺术高峰攀登。
愿查济留住一种宁静,宁静方能致远!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