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龙

舞龙

文衣散文2026-06-20 20:28:52
看“会”——记家乡年“会”舞龙我的老家位于冀北山区,近几年家乡富裕了很多,乡亲们的精神面貌和旧的风俗也改变很多,但过年“耍会”的风俗却一直未变,尤其是年“会”中的舞龙,十分精彩。从大年初二开始,各村组
看“会”——记家乡年“会”舞龙
我的老家位于冀北山区,近几年家乡富裕了很多,乡亲们的精神面貌和旧的风俗也改变很多,但过年“耍会”的风俗却一直未变,尤其是年“会”中的舞龙,十分精彩。
从大年初二开始,各村组织的“年会”就陆续上演了。这时候,村里的主要街道早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村中央是生产队时留下的打谷场,宽阔平坦,又刚刚垫了一层黄沙,马上要上演的“年会”将在这里开场。
年节时期还是隆冬季节,白天很短,加上节日饭菜丰盛,村民大多吃两顿饭。吃完早饭就已经八九点钟了,村民开始陆续向打谷场聚集,见面时都笑着脸问声过年好,互相打听:
“来了吗?到哪儿了?”
“快到村口了,都听见鼓声了!”
鼓声是“会”的通讯兵,在严寒空旷的冬季山村,鼓声能传出四五里路,年“会”演出中打头阵的就是“震天鼓”。人们先是远远地听见鼓的声音,起初那声音仿佛从地下传来,鼓声隐约但不失震撼。随着年“会”队伍的越来越近,听见的鼓声也越来越大,不多久便能远远望见两展飞扬的门旗和一群穿着花花绿绿“会”服的乡土演员们出现在村口——“耍会”的终于来了!
旗手们占据了打谷场的四面,画出了“耍会”的场地,那“震天鼓”已被敲得震耳欲聋了。这是一面直径一米见方的扁圆大鼓,由两个人抬着,敲鼓的必是一位结实又有激情的壮汉,村人的眼球早都聚在了鼓手身上,鼓手就更兴奋了,跳着敲,转身敲,可劲地炫技。村人放起了早就准备好的“二踢脚”,于是此时的山村便成了鼓声和鞭炮声的世界。敲鼓汉子的额头绷起了青筋,越发拼命地敲着,仿佛要和鞭炮声一决高低,每个人的心也就随着那“哐、哐——哐、哐、哐……”的强劲鼓点躁动起来,震撼的鼓声像注入人体的兴奋剂,使人总有一种想跟着鼓手的节奏跳动的欲望。许多年后,我有机会进了一次城里的迪厅,见识到了那强力震撼的“的士高”乐和疯狂扭动的人群,我总感觉和“的士高”乐似曾相识,原来它和我家乡年“会”上的鼓声如此相像!也许“的士高”乐真的源自乡村的鼓声吧,
“震天鼓”敲了两袋烟的工夫就退了场,继续向前面的村子前进,这时“舞龙”队便出场了。“舞龙”是“会”的重头戏,哪个村的“会”耍得好,全看“舞龙”的水准,这是一场完全充满阳刚之气的具有中国乡土特色的民间舞蹈。“舞龙”队员由二十名小伙子组成,个个体力充沛,精力十足,全都穿着带“鳞”的“龙服”,与道具“龙”浑然一体。随着伴奏乐队(两个吹唢呐的,一个打堂鼓的)的演奏,巨“龙”就开始舞动起来。
起初唢呐和鼓的节奏比较缓和,巨“龙”便跟着节奏围着打谷场绕圈,由舞龙头的小伙子带领着龙身绕场小跑,这样既起到了舞龙前的热身作用,又能圈一下舞龙时的活动范围。绕场四五圈后,就猛听得“龙头”大喝一声,顿时全体舞龙队员为之一震,伴奏乐队也仿佛得到了指挥家的指令,唢呐声和鼓声立即由舒缓变得急骤了,紧接着巨龙便随着鼓点上下翻飞起来,真正的舞龙表演开始了。
此时的打谷场颇像一个大型的露天剧院,打谷场四周围满了密密麻麻的人群,就连四面的乱石堆上,秸杆垛上,墙头上也被一群孩童占据,场中央一条艳丽鲜活的“巨龙”在激昂的锣鼓唢呐声中飞腾着,游动着。“巨龙”时而狂奔冲天,时而卷地盘旋,时而浅游低吟,时而摇摆飞转,“龙头”配有许多铃铛之类的饰物,舞动起来翁翁作响,煞是威武。“舞龙”最讲团队精神,每一节“龙身”既要在奔跑中踩着鼓点,又要前后配合好,使整条“龙”舞得流畅美观。那二十名舞龙队员多是未婚青年,这时候都已变成奔腾的骏马,踩着鼓点尽情地驰骋着,舞到兴处齐声长啸,声势震天,是为了增添气势吗?还是为了吸引人群中暗慕的姑娘?
在二十名“龙子”的奔跑跳跃下,打谷场已是黄烟一片,巨龙也仿佛不是在地上舞动,而是真真切切地腾起了云,架起了雾,村民们是不会介意尘土对健康影响的,他们的心早飞到了场中央的那条“龙”身上,随着巨龙的起伏翻腾激动着,陶醉着。此刻打谷场上的观众已完全沉醉了,喧天的锣鼓声和飞舞的“巨龙”驱走了村人的烦恼,带来了新的一年新的希望。村人们仿佛享受了一场十分受用的精神大宴,打谷场变成了最亲切实用的舞台,那强憾的音响,那近距真实的演员,那完美实效的烟雾效果,又有哪个剧院能与之相比呢?
我的乡亲们是幸运的,他们享受到了最原始也是最高级的原生态演出。我曾无数次地想,家乡打谷场上的舞龙是艺术与原始图腾多么完美的结合呀!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图腾,乡人舞龙一定是由远古时期图腾崇拜流传下来的吧?透过打谷场上的呐喊跳跃,我仿佛看到了遥远的先民文化:一个原始部落刚刚完成一次成功的狩猎,收获颇丰。傍晚,在部族首领的组织下,族人围着熊熊篝火舞起了龙,族人们欢快的跳跃着奔跑着,舞动着自制的简易“龙”,感谢上天赐予的猎物,祈祷来年能有更多丰收。
多年后,我进了城,在干净光亮的水泥路上也见过节日舞龙队,但他们那小心翼翼,甚至有些柔弱的舞姿无论如何是不能和家乡打谷场相比的,它们缺少了打谷场上激昂亢奋的唢呐锣鼓声,更缺少了打谷场上腾起的滚滚黄烟,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生于黄土地,少了土,舞龙不就失去了基本的文化根基么?
故乡的年“会”啊,愿你世代流传下去吧。少了你,我的思乡情寄予何方?我的思乡泪撒向何处?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