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汴京开封府里觅包拯
说心里话,要不是天气太热,我们大概早就离开开封城了。昨天赶了一天的路,有些身心疲惫。昨晚又去感受了大宋汴京的夜晚,回到宾馆都有些骨头散架的意思。所以昨晚睡得很踏实。尽管也乱七八糟的做了很多梦,可早晨起
说心里话,要不是天气太热,我们大概早就离开开封城了。昨天赶了一天的路,有些身心疲惫。昨晚又去感受了大宋汴京的夜晚,回到宾馆都有些骨头散架的意思。所以昨晚睡得很踏实。尽管也乱七八糟的做了很多梦,可早晨起来是一件也没有记住。我想,记不住也罢,现在的世界本来就是一个流水的世界。看到什么,想到什么都记在脑海里,说不定现在我的大脑早就不省人事了。来开封就是冲着当年的大宋来的。尽管我对赵匡胤的修行一直不怎么赞赏,可是他毕竟是大宋的开国皇帝。毕竟大宋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将近两个世纪的痕迹。还有今天大家知道的清明上河图,说的就是当年汴京的事情。尽管作为一幅画不能完全的说明什么。就像我们今天的许多绘画一样,有时候也是作者的一种杜撰。不过我想绘画作为一种艺术,总还是有着艺术的规律。既然能画出当年汴京的盛况,至少说明作者的心境还是很不错的。
还有一个最大的心结就算是大宋的开封府衙了。因为铁面无私的包拯曾经坐镇开封府,所以近一千年来,人们总是把社会的不公用他老人家进行意淫。想想也是怪可怜的。有时候我也在想,既然包拯能流传百世,说明了我们的社会总是有着太多的不公,总是有着大家希望化解的心愿。
尽管开封的城市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地方。但是这里毕竟曾经是大宋的国都,毕竟有过汴京的辉煌盛世。有时候我也觉得纳闷,大宋有那么多的文化遗产,特别是大宋的陶瓷几乎都成了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可是我发现平日里说赵匡胤的人不多。好像大家都在忌讳一种什么观念似的。想想也是的。在一个崇尚血脉的国度里,用赵匡胤的那种手段夺取皇位,似乎给人一种来路不正的感觉。
中国人崇尚打天下。只要是打下来的天下就是一种自豪。可赵匡胤不是,他是政变。大概就是因为这个政变成了历代统治者心中的一个不能消除的苦结。所以古往今来,大家有意无意都在淡化对赵匡胤的传说。不过也奇怪,不说赵匡胤了,却说包拯。现在的古装戏里,只要有冤情,就一定会有黑脸包公登场的。其实我也知道,包公现在早在人们的心里变成了一种理念的符号。是大家对社会的一种控诉。
既然留在开封一天,我就不能不去开封府。吃完早点,我刚走到楼下,就有一位当地的姑娘凑上前来说,先生需要导游吗?开封城里的景点很多,都是有历史典故的。如果能让她讲一讲,也许旅游的印象就会更深。看来河南人也有很靠谱的。就像这位导游小姑娘,这席话我听了就舒服。我问是怎么个价钱?小姑娘说一百元,也可以陪一天,也可以是半天。因为最近天气实在太热,很多游客都有些受不了,往往一个上午就结束了。
看来河南人也不全都是创造曹操墓的人。我答应了。只是告诉她第一站必须去开封府衙。因为那里毕竟是包拯办公的地方。正巧,我住的地方离景点不远,开着车子没走几分钟,导游小姐就开始指挥我泊车了。她告诉我,这里的门票是每人六十块钱。在当今旅游就是烧钱的年代,六十块钱的门票可真的不算什么。导游小姑娘帮着我去买了门票,走过来告诉我,上午九点开封府衙门前还有一小段包拯和秦香莲的小演出。效果很不错的。我一看表,离九点不到十分钟了。开来我今天的运气还真的就是不错。
不过开封的上午九点,我就已经感觉到热浪滚滚了。站在人群里,不一会儿功夫,我就已经汗流浃背了。多亏我还带着遮阳帽,是纯棉的,头上大部分的汗水都被帽子吸收了。要不然汗水会让我睁不开眼睛的。九点小演出正式开始。先是敲锣打鼓的上场,就和我们平日开的戏曲差不多。最后是包公出场了。只是台词做了修改,和现实结合的更加紧密了。特别是最后一句,眼前的游客谁要是有冤情都可以报来,在这里世间的黑白总是能够分辨出来的。尽管是戏词,可是我还是觉得,在开封府里,大家的心境会不一样,大家的想法也会不一样的。
表演结束了,大家都进了开封府。我也跟着人流进了开封府。导游小姐就在我的身边,因为就我一人,所以他讲解起来也不用太大的声音。她告诉我说,现在的开封府衙是两千年的时候,一位河南人掏腰包修建的。当时花了八千多万。原来的开封府衙到底在什么地方,早就没有人知道了。我一听是个人出资修建的,多少还有些不能理解。开封府衙尽管是一段历史,但是毕竟他已经成为我们整个国家多少年来大家向往的一个符号了。作为政府经常可以出手阔卓,修建楼堂馆所,怎么就不能把这座开封府衙修建起来呢。竟然让一位暴发户出资修建这样具有时代寓意的地方呢?
我问小姑娘政府怎么不修建呢?小姑娘很自然的回答,政府没有钱,所以只好让私人去修建了。本来我还想和小姑娘在探讨一番的,可转念一想,也许小姑娘从来没有想过这一切。说多了,说不定会沾污了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不过我在心里开始思索,也许暴富的人知道世间的沧桑凄凉,他想用这种方式来表述自己的一种愿望,来诉说自己的一种心声吧。开封府衙不大,但也不小。是按照大宋的建筑风格修建的。用小姑娘的话说,当年的开封府就相当于现在首都的市长一样,权力很大,也很重要。
所以小姑娘说,在一百四十多年的记载中就有一百六十多位主持开封府的人。平均一年不到就换掉一位。我问这是为什么?小姑娘说是因为岗位太重要了,所以皇帝不放心让一个人把持,所以就换的勤了一些。不过我倒不这样认为。我倒觉得这是当年皇帝的高明之处。因为这样的机构是替民伸冤的地方,当然也是一个可怕的大染缸。不管是谁,开始一定都会没有问题的,可是时间已久,谁又能坚守得住呢。据说包拯不过也是只做了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可见不管是大宋,还是大宋之后的历朝历代,要想守住洁身,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导游带我到一块石碑前,说这里记载了所有曾经主持开封府的官员名单。有任职时间,也有离职时间的。这可是个不错的东西。尽管这些年,我也经常把开封府挂在嘴边,但是真正的开封府内涵我还真的是知道不多。我趴在石碑跟前,调整了老半天的焦距,好不容易能看清石碑上刻的字迹,于是就认真看起来。还好,这里的字大多我都认识,所以也不用多问导游小姐。忽然,我看到了范仲淹,很是惊讶,没想到范仲淹也曾经在这里主政过。他可是大名鼎鼎的《岳阳楼记》的作者,给后人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警示名句。
后来
版权声明:本文由945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