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锡太湖
无锡,一座充满温情和水的城市,位于苏南“金三角”的腹心之地,自泰伯南奔在此开创吴国算起,已有2300年的历史,历有太湖明珠和鱼米之乡之称。无锡是江南山水集胜之区。一泓太湖碧水平添了无锡万钟风情,游人来
无锡,一座充满温情和水的城市,位于苏南“金三角”的腹心之地,自泰伯南奔在此开创吴国算起,已有2300年的历史,历有太湖明珠和鱼米之乡之称。无锡是江南山水集胜之区。一泓太湖碧水平添了无锡万钟风情,游人来到太湖边,犹如置身于画中,同天地日月结合在一起。太湖跨苏、浙两省,素有“包孕吴越”之誉。我们在太湖上遨游,湖风轻轻地吹来,远处点点白帆,在天水一色的边沿慢慢地移动。而在我们游船的周边,又有不少渔船在作业。形成,动与静的幽然环境。太湖盛产银鱼,我们仔细在水中寻找,只能见到小小黑点在游动,原来那是银鱼的眼睛,它的身体洁白透明,如同细小的“水晶”沉没在水中,它哪在水中的细小身躯,我们无法用肉眼看见。
太湖的风景区,以鼋头渚为中心,三山前拱,梅园、蠡园;映影左右,是一处融湖光、山色、园林、寺观为一体,它,景色迷人,是一处具有雄阔与秀逸之美的旅游胜地及度假村落。鼋头渚是太湖中的第一佳境,主要景观有鼋渚春涛、充山隐秀、鹿顶迎晖、万浪卷雪、三山映碧、湖山真意等。
鼋头渚园林,以天然风景为主,人工作饰为辅,园林布局,依山傍水,别具一格,是一个站在岸边观赏太湖风光比较理想的地方。园内还有江南兰苑。伸入湖中的鼋头部分前后都是荷花池,沿湖堤遍植绿杨,通过拱桥便到湖心亭,水中荷花盛开,荷叶随着微风,婆娑起舞,此处,名为“湖山春深”。鼋头顶端耸立着一座灯塔,朝灯塔,往东行走可见鼋头渚石碑。在一块貌似鳖鱼头的茅山砂岩大石块上,正面刻着“鼋头渚”反面镌凿着“鼋渚春涛”。迎面有一八角形的涵虚亭,只见湖边惊涛拍岸,奇石错列,陡壁如屏,看不尽粗犷豪放的天然美景。沿湖的峭壁上镌刻着“包孕吴越”和“横云”两组醒目的大字。这里就是鼋头渚最为精辟的地方。
附近半山上有一座仿宋、明时期的古式建筑,叫澄澜堂。沿着山路漫步上行,可至南坡劲松楼、陶朱阁、广福寺。寺旁林疏竹密,颇有深山藏古刹之雅。
鹿顶山高96米高居于临湖诸山之上,在山顶上建有一座形似黄鹤楼的舒天阁,有黄鹤楼之誉。登顶远眺太湖,七十二峰尽收眼底凡游鼋头渚,不论朝晴夕阴,皆宜登高一望,看茫茫太湖银光闪闪,白帆点点,来往渔船互相追逐,见此开阔的美景,立即让人感到意畅情酣;胸怀顿开,再往西望,不远处有几个小岛,若沉若浮于太湖的碧波之中,那就是三山,是无锡市郊的湖上公园。三山,古称乌龟山、笔架山,它由东鸭、西鸭和大矶小矶等岛屿组成,总面积180亩,景色极美。三山以孤见奇、以小取胜,置身其间,似有超凡脱俗、飘渺海上之感。
惠山寺为南朝古寺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寺庙依山而建,殿宇开阔宽敞,寺内有唐代听松石床,唐宋雕刻的碑石,宋代的金莲池,明代的古银杏、竹炉山房及清代的起云楼等众多的历史遗迹,是一个访古寻幽的极佳之处。蠡园的典故是出自春秋末期,范蠡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雪耻复仇后,不恋官爵,携西施出走,曾泛舟至无锡五里湖上。后人为了纪念范蠡便将湖名改为蠡湖。
版权声明:本文由945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