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里的故事

童话里的故事

罚单杂文2026-06-05 04:08:19
我本以为那些十全十美的事情(比如天上掉馅饼),只可能在童话中才可能出现。按照《儿童文学辞典》的解释:“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
我本以为那些十全十美的事情(比如天上掉馅饼),只可能在童话中才可能出现。按照《儿童文学辞典》的解释:“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童话主要描绘虚拟的事物和境界,出现于其中的‘人物’,是并非真有的假想形象,所讲述的故事,也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植根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光。童话创作一般运用夸张和拟人化手法,并遵循一定的事理逻辑去开展离奇的情节,造成浓烈的幻想氛围以及超越时空制约,亦虚亦实,似幻犹真的境界。此外,它也常常采用象征手法塑造幻想形象以影射、概括现实中的人事关系。”
从以上的定义和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童话有如下的几个特征:
(一)情节完整曲折,形象生动鲜明。
(二)幻想丰富奇特、夸张强烈动人。
(三)语言简洁活泼,表现手法多样。
但是我认为童话的一个最根本的特征便是童话离不开幻想、幻想离不开夸张。夸张是对所要表现的对象或某种特征,故意地夸大或缩小。如果童话话里的幻想的内容没有夸张就会失去光彩;童话形象如果没有夸张的修饰就会显得暗淡。童话往往具有讽刺性,但如果没有夸张就会失去锋芒。童话的话言如果缺少夸张,就会缺乏感受染力。如《皇帝的新装》里的那个自以为赤裸裸的皇帝,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有的,但我们相信这个故事,就是因为现实中就有这种骗子,利用一些人的虚伪、愚昧,导演了一幕幕谎诞的剧目。所以这种幻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具有象征意义。
现在我觉得自己大错特错了,只要看一看我们的晚报、杂志所登载的征婚启示便可知道了,什么年薪百万的,什么形象气质优的,什么海归派,什么硕士、博士、院士的、什么知书达理、温柔体贴的,我就纳了闷了,真要是这么好,还至于到报纸上征婚吗,再瞧瞧寻偶条件,什么月薪不少于8000的、什么什么,反正都写的跟要找个大少爷或者大小姐的,呵呵,真可笑,他(她)们的个人介绍完全符合童话所具备的几个特征了:
(一)有钱有貌,情感经历丰富,这符合情节完整曲折,形象生动鲜明的特征。
(二)内容过分夸张,一个个不是白雪公主就是白马王子,不是家产万贯就是权位高贵。符合幻想丰富奇特、夸张强烈动人的特征。
(三)征婚启示一般字数不会很多,少则几十字,多也不过两三百字。与居多排比,成语,符合语言简洁活泼,变相手法多样的特征。
我以为能炮制出这样的可为千篇一律的帅哥美女们的征婚启示的人,真可谓不要脸到了极点了。他们岂不是用了自己的幻想加上夸张的手法,过分的把自己讲得太完美了。我想这样的事情大概只在童话里才有的。他们自己到底有什么样的条件,为什么不能如实地介绍呢?难道非到拜堂的时候,才明白“嘴上”、“眼下”的真实含义么?
其实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看看我们的歌手雪村同志为我们演唱的那首很朴素的《征婚启示》吧:
我的相貌平平
历尽许多磨难
爱好艺术工作肯干
我的身材不高
条件非常一般
我的要求不多
懂得奉献

一个人
我已踏遍了万水千山
一个人
我才浑浑噩噩走到今天。

未婚的我需要一个女子为伴
与我年龄相仿,品貌端庄
未婚的我需要一个女子为伴
她要知书达礼,浪漫

未婚的我需要一个女子为伴
她要性格开朗,温柔大方;
未婚的我需要一个女子为伴
与我同甘共苦相伴
希望那些所谓的征婚者们能够自信的如实地介绍自己,毕竟我们不是生活在童话里。那种生活无虑,身份高贵,气质非凡的爱情故事在现实社会中实在太少,甚至从来也没有过,因为那是属于童话里的故事。

2007年7月16日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