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躲猫猫”到“瞎子摸鱼”

从“躲猫猫”到“瞎子摸鱼”

斩断杂文2025-08-20 01:04:16
云南省某青年李乔明因在看守所里和另一些犯人玩起了一种叫“躲猫猫”的游戏,结果被普某某误打致死。后因公众强烈置疑李某的死因,警方迫于无奈,又继续“深入调查”,结果在20日时,晋宁警方又向公众披露最新调查
云南省某青年李乔明因在看守所里和另一些犯人玩起了一种叫“躲猫猫”的游戏,结果被普某某误打致死。后因公众强烈置疑李某的死因,警方迫于无奈,又继续“深入调查”,结果在20日时,晋宁警方又向公众披露最新调查结果并表示:“整个事件叫做“躲猫猫”是一种误传,或者是大家对于游戏不同叫法,其实李乔明等人玩的是一种叫“瞎子摸鱼”的游戏,事件发生后李乔明的眼睛上还蒙着一块布”。笔者给上面那话段话简单归纳成——叫法不同,但死法相同。
原来晋宁警方在公众强烈的置疑下,花上数日调查出来的结果就是把“躲猫猫”一词改成“瞎子摸鱼”,还很委屈似的说“躲猫猫”是误传!可是,“躲猫猫”一词的叫法最原先也是出自你们看守所里的民警之口啊,怎么现在就翻脸不认“词”了,而不管“躲猫猫”还是“躲狗狗”还是什么新叫法的“瞎子摸鱼”,其本质还不都是类似于“捉迷藏”的一种游戏,换汤不换药,治标不治本,民众似乎关心的不是你们如何玩弄词法,而是希望你们给个可以信服得过的说法。玩捉迷藏的游戏可以玩出人命,就是说这种游戏的危险性并不亚于高速公路上汽车连环相撞,这样的解释,不等于是在忽悠我们民众的智商吗?
一位被关押在看守所里的青年,一位正心急如焚等着凑钱娶媳妇的青年,一位脑子还不至于弱智的正常青年,还会有心思玩起三岁小孩玩的游戏吗?总不可能是他对现在的看守所生活留恋到这种不离不弃的程度吧!除非他撑饱着没事干,当然,也不排除他是受他人强迫一起玩,但是,就这么一玩就玩出人命,这听起来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所以民众的置疑是正确也是合理的,反倒是民警支支唔唔、含糊其辞的解释才叫人怀疑其中的猫腻,比如在网民提出公布看守所的监控录相时,相关负责人总以触及到“秘密”、“规定”等法律禁忌为由,敷衍上几句就了事。在谈到看守所里死了人,民警是否负一定责任时,警方相关负责人却口气异常坚定的说他们没有错,不负责任。言下之意,好像不是在看所守里死民警就没事似的,这种盛气凌人、不近人情的态度,甚至还表现在警方到目前为止还没正式写一封道歉信向死者及其家人郑重道歉!相比于死者被公布诸众之前,死者李某父亲已和同村另一位被捕青年的父亲准备好了一万元和几条香烟,不远万里为你们这些官爷们送吃送喝来了。而你们现在却一点人情味都没有,难不成就是好处没收着,还惹了一身麻烦,所以,先道歉的不是你们!
民众有了解事情真相的知情权,这是法律给予我们的权力;民警作为国家的执法机关,也应当为民众公布一个真实且符合情理的结果,这是你们的义务。而现在,警方给出的从“躲猫猫”再到“瞎子捉鱼”的解释,其实就是一种欺骗到另一种欺骗罢了,是心虚的一种表现!因为在强大的民愤压力下,搞了几天的“深入调查”,不给民众来点新鲜的总觉得不靠谱,但是,他们可能也是把民众当“瞎子”了,这么不负责就抛出个“瞎子摸鱼”论,害得笔者以为又是另一种新游戏惹的祸,警方又可以另立缘由,给民众一个更加看出不破绽的解释,没想到,警方这次反倒和民众玩起了“瞎子摸鱼”的游戏。
就在笔者刚想收笔之际,又看到了另一则新闻——云南晋宁县公安局长在接受《都市时报》采访时已明确表示:李荞明之死警方有责。终于看到警方在强大的舆论面前又软下姿态了,当然,这是令人拍手称快的,是弱势群体击退强势群体的一次胜利,但是,笔者更宁愿看到这种软下姿态的动作是主动且自愿的,不是被民众和媒体反驳到“理屈词穷”后的举手投降。
现在,相关的执法部门还在对案情进行调查中,希望警方下次公布案情调查进展时,不要再和我们玩“新词汇”的游戏。因为民众读书识字的年代过去了,我们如今讲究的是以理服人。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