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携手谈诗论道,展中华诗词艺术风采

名家携手谈诗论道,展中华诗词艺术风采

古皇杂文2025-04-15 16:21:23
为了提高桂平城市品位,注重城市人文建设,把桂平建设成文化底蕴深厚、时代特色鲜明,具有人文魅力的诗意城市。7月10日至15日,由《文学评论》编辑部、桂平市委市政府主办,桂平西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承办的20
为了提高桂平城市品位,注重城市人文建设,把桂平建设成文化底蕴深厚、时代特色鲜明,具有人文魅力的诗意城市。7月10日至15日,由《文学评论》编辑部、桂平市委市政府主办,桂平西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承办的2014年首届“当代诗词创作批评与理论研究青年论坛”研究会在广西桂平召开。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诗词研究院;有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澳门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的教授、博士、专家,加之《文学评论》、《中国文学研究》、《新文学评论》、《半月谈》、《诗刊》、《咸阳诗词》杂志社的编审、主编、副主编等专家一行49人,以及桂平市委书记杨评访,市长潘汉胜,市宣传部部长、副市长唐玉容等,各部委办局领导及桂平市诗词学会、桂平市文艺理论家协会会员,共70多人参加会议。
此次论坛与会专家提交论文有《“人文城市”战略与桂平“诗意小城”》、《美学经济的源泉与流向》、《当代诗词审美学研究战略报告》、《20世纪旧体诗词研究的回望与前瞻》、《现代词变迁与粤西词发展》、《当代白话词三体论》等50多篇,对桂平城市文化重建、旅游产业开发,以及对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当代的旧体诗词、现代诗、及歌词的创作成就展开了评论;专家们站在宏观、中观、微观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地分析,利用两天时间对各自的学术观点进行阐述、宣讲、评论,会议气氛非常热烈。
会议期间,桂平市委、市政府和中南大学教授宋湘绮向大家汇报了太平文化发展研究基金行动框架与国家艺术基金同步设立的缘由和目的。旨在推动诗词艺术传承,共同促进文化创新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该基金重在扶植艺术原创和理论研究等源头性薄弱环节,鼓励守正开新,承前启后,为创造“加油”,为青年艺术家、学者护航,为“诗意桂平”积蓄后劲。
专家们畅所欲言,新诗和旧诗“和谐”交流,诗人与评论家“面对面”。确立精品创作意识等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为共同繁荣当代诗歌文化寻找出一条新的出路。
会议闭幕式上,澳门大学教授施议对、《中国文学研究》副主编黄仁生、云南中国文化学院副院长陈友康、华中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新文学评论》执行主编李遇春,谈了此次会议的收获和体会,他们一致认为:排除偏见,正确处理新诗与旧体诗的关系,新诗旧体诗都是诗,写好了都可以感动人、鼓舞人,都能传世。正确处理现代文明与传统之间的关系,文言文与白话之关的关系;以及旧体诗词、新诗、歌词三者之间的关系;客观评价二十世纪旧体诗、新诗取得的成就。关注诗词名家和诗词艺术规律的研究,关注白话词的研究;重视群众社团、诗派的研究、地域诗词的研究、血缘群体诗词的研究、家族式诗词的研究、及女性诗词的研究。恢复诗词在当代文艺格局的正常地位,把旧体诗词纳入到文学史领域的研究;通过交流、研讨,研究人员的组合、领域背景的整合,期待十年内有对旧体诗词的研究名著问世。
7月13日,专家们深入桂平西山、龙潭国家森林公园、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历史纪念地进行调研、采风。
会议结束后,宋湘绮、李子、段维、莫真宝等专家对桂平市诗词学会、市文艺理论家协会的同志进行诗词创作专题讲座,李子从“以物正心”、“本色写作”、“审美增量”、“文学虚构”等四个方面进行辅导,并以他创作的白话词深入浅出地进行举例讲解;宋湘绮、段维对李子的辅导讲学进行即兴的点评,让桂平诗词界、文艺理论界的同志受益匪浅。
桂平诗词界正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以诗词抒写文化创新的豪情,创作更多精品力作,展现中华诗词艺术风采,用智慧创建一个和谐美丽的充满诗意的桂平。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