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婪是罪恶之源

贪婪是罪恶之源

成仇杂文2026-05-28 20:21:31
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这样一则故事,故事大意是这样的:一扬州人与同伴一块过河,船行至江中,船破,同伴们都游到了对岸,而最善于游泳的他却溺水身亡。原因是他的身上背着500大钱。同伴们多次劝他把钱扔掉,他总
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这样一则故事,故事大意是这样的:一扬州人与同伴一块过河,船行至江中,船破,同伴们都游到了对岸,而最善于游泳的他却溺水身亡。原因是他的身上背着500大钱。同伴们多次劝他把钱扔掉,他总没舍得,最终,葬身江河,生命终结。
读后,掩卷沉思,思绪万千,感慨良多。是贪欲、贪婪让他失去了最宝贵的生命。人活着,追求功名、权力、金钱、地位本也无可厚非,但不论追求什么,总要适可而止。如果让贪欲牵着鼻子走,最终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如这位溺水而亡的贪财人一样。
其实,何止于此。在我们的目力所及之处,因贪婪无度而自掘坟墓者也大有人在。曾观看过一部宣传教育片——《忏悔录》,向人们展示的正是这样一些因为贪婪无度而自掘坟墓的为官者。
一个个曾经叱咤风云,响誉一方的共产党高官们,在权力、金钱美色的巨大诱惑面前,所有的防线都土崩瓦解,丧失党性、原则,泯灭良知,道德,在欲望的沟壑里挣扎着,满身的尘垢血腥。待东窗事发,回首往事,无不失声痛哭,悔恨无比。方知一切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云烟。即使广厦万间,卧眠也只八尺。当生命的时钟残酷地响起倒记时的嘀哒声,才唤醒他们浊重肮脏的灵魂,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又回归到他们的心田:简简单单的生活。淡泊人生,随遇而安才是幸福的真谛。正如一位高官夫人痛哭流涕地说:我们什么都不要了,只要一家人能在一起,吃糠咽菜都可以。
权力从来都是一枚双刃剑。重权在握,造福一方百姓,所谓:“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则可成就一番伟业英名,老百姓也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好处。譬如:焦裕禄,他的足迹踏遍了兰考的山山水水,为了兰考的治沙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还有孔繁森,他默默无闻地在雪域高原,用自己的诚挚和爱心温暖了一个又一个藏族同胞的心,直到他的生命最后一刻,仍然为老百姓的事在奔波。他们闪光的名字早已铭刻在人们的心里,也因此不朽。反之,如《忏悔录》中纷纷落马的贪官污吏那样,利用手中党和人民所赋予的权力,谋取自己的私利,宝马香车,高屋华堂,可谓“权中自有黄金屋,权中自有颜如玉,权中自有千钟粟。”贪婪成性,把人性中丑恶的自私自利,巧取豪夺,奢靡淫荡在位高权重的纵容下发挥得淋漓尽致。直至祸国殃民,穷途末路。
当我看到他们把处心积虑、挖空心思贪污受贿的钱财埋在乡间黑暗潮湿又脏又臭的厕所里时,心底里涌起一阵一阵悲哀。其实,官员们衣、食、住、行样样高于普通人们很多,锦衣华屋,觥帱交措,公费考察观光,出国旅游,薪水待遇非常人所能及其一二,还疯狂的聚敛钱财,只有一个解释:贪婪。
越是富有的人,他们的贪婪也就越大。
贪婪是一种顽疾,人们极易成为他的奴隶,变得越来越贪婪。
贪婪是一切罪恶之源。
贪婪能让人忘却一切,甚至自己的人格。
贪婪让人丧失理智,做出愚昧不堪的行为。具有一双贪婪眼睛的人,很难让他的心变得诚实。
人之所以贪婪,并不完全因为贫困,只是他永不满足,希望获得更多。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欲壑难填。到最终,是贪欲把自己葬送了。
许多为官者不断追求巨大。官要越做越大;钱要越拿越多;车要越来越豪华,房要越住越宽敞。其实,只是被内在贪欲推动着,永也不知道满足。
《道德经》上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知足本身就是一种境界。陶渊明采菊东篱,悠然南山;苏东坡明月松间,清泉石上;白居易赏三秋桂子,闻十里荷香。他们的名字穿越漫漫历史时空仍芳香着人们的记忆,让人永远怀念,直抵人心。居庙堂之高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养成这种素养,贪欲经过道德约束,才能被抑制初始状态。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不论追求什么,都要适可而止,恰倒好处。

适可而止是一种智慧,一种修养,一种历练。
但是,养成这种修养是比较难的,因为贪是人的天性,尤其当手中的权力没有任何约束,膨胀得无以复加的时候,人贪婪的本性便繁衍得无尽无休。于是,就有了《忏悔录》中一个个贪官,危害百姓,损坏国家利益,党的形象。这时候,就要用外部的力量,从上到下一整套健全合理有效的政府法律监督机制。官员们的所作所为举手投足都在有效的法律监督之下,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这个世界有太多的诱惑,太多的欲望,时刻保持清醒的心态,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安贫乐道,知足常乐,以从容的步履走过人生的岁月,让自己的灵魂挣脱无止境的需求,进入怡然平和之境。
平和是人生最好的心态。心平,则万事平,心和,则万事和。
远离贪婪,适可而止,知足常乐。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