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所的故事》的确搞笑

《派出所的故事》的确搞笑

寥豁杂文2026-01-30 12:05:01
继《武林外传》和《炊事班的故事》之后,该剧组又趁热打铁,信心爆棚地推出了力作——《派出所的故事》。在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充分吸引了各界的眼球之后,在某台黄金档闪亮登场。无数的期待瞬间聚焦:的确呀!不亏是
继《武林外传》和《炊事班的故事》之后,该剧组又趁热打铁,信心爆棚地推出了力作——《派出所的故事》。在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充分吸引了各界的眼球之后,在某台黄金档闪亮登场。无数的期待瞬间聚焦:的确呀!不亏是新的别样的轻喜剧偶像剧组重磅推出的作品那——起篇不凡,片头歌激情诙谐,乐观而豪迈,一句话:有味道!那一句“为人民服务”喊得多有气势,我敢说,肯定是众位角们的群嗓效果,因为其间听得出来老范的、小毛的、大周的……等等的味道,足呢!
那就喜滋滋地看吧?
我和大多数观众可能相仿,都是兴奋地张着嘴等着哈哈,一集集地跟着自作多情地充当话外解说。不料,满脸的轻喜剧慢慢地凝固了,摇头的频率开始多了起来。“啥呀这是!”大哥顶厌烦假大空的玩意。来串门的司机哥们说的直白:“有点像是被派出所收买了一样,拼命地给人家擦粉。”
第二天和邻居聊起来,她是开门头的个体户。“瞎掰呀!派出所要是这样,我能挖门盗洞地求人告奶奶地把孩子调进去?那是老百姓磕头作揖才能办事的地方。知道伪警察吧,还不如呢!因为伪的受限制,混个饭不容易,那饭碗子连个泥的都不是,说砸就砸了。派出所呢?你说不是铁饭碗吗?还真当成是香港的警察吗?”姐们的大嗓门道出了此剧的死结:严重不真实!像是在为派出所做广告!
此剧播出后无声无息了,真是白瞎了那么多的大腕激情演绎、友情赞助,走眼了啊!
要知道,现在的国民早已不是二十年前被填灌的鸭子了,只要你荧屏上宣传什么就信什么,不是啦!现在的信息流太快了,相互一流传,一对比,啥都是明镜似的。
人家香港警察如何做的?对待市民那真叫一个周到。到香港旅游的游人介绍说:“到香港,看警察执勤也是一道风景。”人家对待投诉那才是如《派出所的故事》里演绎的一样,是紧张揪心,的确是要在会务上大张旗鼓地批评和表彰的。投诉警察服务态度和质量,那是香港市民,不是我们,搞错了地方区域了。人家的投诉,不大的小事能让警察丢了饭碗,谁敢等闲视之?追击歹徒误伤了市民,要被停职,要缴械。我们呢?恐怕有的要评为英雄的!市民报案,那才叫胆壮气粗,主人气派。我们呢?人家没来,晚来,你敢放个屁呀!除非你是特殊公民。
前几年110推出后,市民们真是有事就找110,尤其是类似钥匙没了进不去门之类,开始我等还十分欣慰地看着市民们得到了满意的解决,而后呢?现在你拨打一下试试。我就遇到过,人家说:你找开锁公司吧,我给你接一下吧。接通了,开个锁开价150元,没商量,成了警商合作了。要这样,我还找你吗?人家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至于是否用更好的方式取得理解了,以便好钢用在刀刃上啦,多少人认为值得考虑呢?其实要我说,你有多少事在忙呢?为老百姓做点事又增加了多少成本呢?一顿酒管多少这样救急的事?好了,姑且不算这笔帐了,这种小事算是找麻烦好了,本来也不能提这样高的标准的。能做好份内的事情就够烧香谢谢的水准了。
哪个派出所的片警手下不是养着一批联防队员?拨打110,真警察几次会到?有几个片警没有专车的(借用的、自购的,名目繁多),和二老板差不多,很威风的。怎么此剧由头至尾见不到此种描写呢?真才是真实呢。
为何人家香港的素质如此之高?原因固然很多,但最重要的,是监督机制。从廉政公署到政治处到市民的……很多,哪一个都管用。我们呢?有纠察队伍,不过纠察是何系统啊?还是一家人吗。怎么处理的谁知道?一致对外恐怕才是真的。除非真的是捂不住了。
前不久一个局长对记者说的话在媒体上曝光之后,该局长被撤职处理,似乎是很严厉很及时的监督了,其实不然,这要看是什么事了。此局长反问记者:“你是站在党的立场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非原话,意思如此)稍有理解力的都听得出来,这是典型的置百姓利益于不顾的旧衙门官老爷嘴脸。这样的人在“为人民服务”?谁敢当呢?这是人民公仆吗?非也,公爹也不如其威风!
其实,此人说的是许多官老爷们的心声,只是此公一时昏头,说了实话。不信你与官场中熟悉的朋友交交心,他们自会透漏给你,没啥秘密,都知道,不这样想的有几个。但郑重场合说出来就太不专业了。
派出所也是一个道理,小巫见大巫,五十步与百步而已。
糊涂老头接二连三地麻烦派出所,干警们没白没夜地伺候,护送,买吃的,还到家里服侍?天方夜谭!(当然,可能人家塑造的就是大老板的老爹,老范的芳邻)有特殊情况对待的早就见了媒体了。由于工作特点,临时接受个走失的、家里跑出来的,被卖掉救回来的之类,也是过度一下而已,费多大心呢,职责所在吗,也要大加鼓吹?何况,份内之事做得如何还要商榷呢。
此剧的演员表演的中规中矩,虽没有多大提高(较比前剧),但还不至于拖该剧后腿,但此剧从剧作到氛围乃至小节的演绎刻化上,表达的是个假大空的主题,是子乌须有的欢乐场景,实在点说,谁也救不了场。
此剧是在宣传学习雷锋好榜样吗?是在塑造五好青年,弘扬好市民精神风貌?如果说此剧是定位在儿童版少年教育普及读物上,还情有可原,重在教育下一代吗,当然要学习《今天我休息》的马天民了。尽管这样仍然很假,因为人家老马是个体优秀,是个体榜样。你狂造了一个群体样板,一个学习雷锋的派出所典型。如果真有其事,那也不能作为艺术化了的“典型”来鼓吹,艺术必须是有代表性的,是群体的升华。
此剧也不乏人物的鲜活性,也表现了人物的个性和私事,但表现的方式更多地是通过人物本身的戏剧天赋在造效果,而不是基于剧情基于故事中心。说白了,就是在耍小聪明,是个人单练,街头卖把式一样。这样的情节和手法用多了就令人反胃了。如老范极力制造的戏剧话白:“真是太尴尬了。”可惜,显得画蛇添足了,无聊。小毛人小心大,机灵好动,无论怎么演,无非就是人物在卖力地要逗观众笑,如动不动就和嫌疑人比短跑。不过,即使笑过了,又留下什么呢?很苍白。
小把戏如何能撑住大戏呢?为何不在根本上下功夫呢?原因前面提到了:此剧把所有人物都整成了一色的五好战士,进了死胡同了。所长也是难得的好领导。教导员不仅漂亮,还知书达理服务周到,恋爱工作两不误,要我看,说是白领精英更恰当些。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