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悟:重温苏霍姆林斯基

读书感悟:重温苏霍姆林斯基

挂角杂文2025-09-09 12:50:24
这个暑假,学校规定,凡是叶研中心组成员都要学习新发的一本书《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并且要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拿到这一本书,我立即开始了阅读。这本书是杭州拱墅区教育局教研室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闫学
这个暑假,学校规定,凡是叶研中心组成员都要学习新发的一本书《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并且要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
拿到这一本书,我立即开始了阅读。这本书是杭州拱墅区教育局教研室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闫学老师编撰的,此书阐发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并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发表了非常有见地的观点,是一本非常有指导意义的教育论著。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论著我也看过不少,他的《给老师一百条建议》,我是放在手边,经常阅读的。可以这么说,苏霍姆林斯基是我做教师工作的导师,是我学习教育理论的启蒙者,他的教育思想给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也可以这么说,我是跟着苏霍姆林斯基学做语文老师学做班主任的。今天如果说我取得过一点成绩的话,那么全是苏霍姆林斯基教导得好,是他的那一套教育思想产生了神奇的力量。
今天,我虽然已经步入三十年教龄的老教师行列,九月十日就可以领取三十年教龄的荣誉证书了,但读了闫老师的这本论著,我仿佛感觉到,自己还是如同刚进入教师队伍似的,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仿佛还有很多需要我去印证去实践去拓展。以前所做的早已成为过去,但在我面前已经出现了全新的面貌。我必须以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应对这个迅疾变化着的社会,面对思想活跃知识全面的新的一代。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苏霍姆林斯基将永远是我的精神导师,永远是一面先进的教育理论旗帜。

重温苏霍姆林斯基,重读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论著,深度思考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这对于我们来说是极其重要极其必要的。
目前中国整个的教育体制教育理念都在发生着一些变化,尽管还有许多的不合理现象,应试教育的习惯势力还有相当大的市场,不重视人,不发展人的做法还大行其道,但教育在发展的大趋势是无法逆转的,素质教育的呼声从下而上从上而下地越来越强烈。人们已经意识到,教育的最本质的东西就是发展人,教育就是要培养人的良好素质,教育就是要为人类的未来负责。
基于这样一种形势,教育本身的发展尤为重要,作为教育事业的一份子的教师的发展更为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十分的明了:“要知道,教育在广义上说,就是精神上的不断丰富、不断更新的过程,无论对受教育者还是教育者来讲,都是这样。”
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一个观点,就是要建立这样一种思想:教师的学习,教师的发展,对于教育事业,对于社会的进步,对于国家的强大,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很难想象,没有教育的更新,社会也会进步;没有教师的强大,国家也会繁荣。
如何使教师发展,如何使教师强大,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重要问题。很难想象,继续是搞应试教育,继续搞题海战,继续搞那种折磨人的所谓训练,教师能得到发展,教师能变得强大。我们教师应该获得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适合自己成长的教育环境,并且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能舒心的生活,自由的阅读,静心的思考。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是美好的,我们的成长才是快乐的,我们的发展才是健康的。
如何获得这样的环境,如何争取获得这样的环境,看来是要我们自己去努力的。
首先,我们无论多么繁忙,教育理论的学习绝不能间断。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次学校组织我们学习《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这本论著,就是为了让我们有一次学习教育理论的机会,培养我们自觉学习教育理论的习惯。即使学校不组织,我们也应该有学习教育理论的渴求,因为教育理论是我们平时教育工作的指路明灯,是发展自己的强大的思想武器;
其次,我们要努力实践,即把理论学习中获得的思想,贯彻到实践中去,用正确的思想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活动。一次备课,一次谈话,一次家访,都是实践教育理论的极好机会。教育教学的生活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源源不断的新的思想来充实自己,如果没有积极的富有热情的实践活动,我们会有这样一种教师的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
第三,我们应该把这样丰富多彩的教师精神生活用我们手中的笔记录下来,来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来丰富我们的大脑,来丰富我们的实践。现在是一个信息时代,传媒又这么发达,写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方便。我们何不过一次写作的生活呢。写作绝不是作家的专利。我们教师也应该过一次当作家的瘾。写作绝对是发展人的思维的,绝对是促进大脑健康的,甚至可以使人避免患上痴呆症的。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我们就要不断写作,不断思考,不断更新,不断发展。

我们不断地写作,不断地思考,才能不断地更新,不断地发展。这是我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心得,也是我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一个体会。
大量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以后,我不仅看到了他那种超人的教育智慧和伟大的悲悯之心,还看到了他非凡的笔力、优美的篇章以及闪光的思想,还看到了他带领着“快乐学校”的孩子们一起进行文学创作的情景。他在指导学生写作时的那种身体力行的做法,曾经给了这个同样是语文老师的我以非常大的震动。要指导学生写作,首先自己要写作。自己能写作,指导学生才有足够的底气,才有足够的经验。有了自己的写作实践,也就积累了自己指导写作的资本,才能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游刃有余。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开始有了主动写作的冲动。这种冲动又得到了一次催化,那就是我们苏州市原副市长朱永新的一次激动人心的讲话:一个人民教师一应该有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催化了的冲动又找到了一个及时到来的写作平台,那就是教育博客的出现。
我先是在“博客动力”这个网站注册,开始了教育随笔的写作,接着又找到了当时中国最大的一个博客:中国博客,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命名为《耕耘》,那是2004年。2005年在新浪网开通了博客,又在《红袖添香》文学网站开始了文学的写作,经过努力达到规定的篇数而生成了个人文集。2006年至今,新浪网上的博客让我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为我的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极其便捷的通道以及极具交互性的写作平台。不仅我自己利用这个平台进行写作,,而且我的学生也在这个平台上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比如我为学生开设了专门发表优秀作文的博客,还比如在我的博客上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