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之蛙的傲慢与偏见(二)

井底之蛙的傲慢与偏见(二)

宫池杂文2026-06-20 00:24:55
(十一)谁更伟大?前一阵子有网友发起了一个投票:谁是中国最伟大的人?我觉得很有意思。在探讨谁更伟大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引用一首诗。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好一副美丽的春江花月夜
(十一)谁更伟大?
前一阵子有网友发起了一个投票:谁是中国最伟大的人?我觉得很有意思。
在探讨谁更伟大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引用一首诗。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好一副美丽的春江花月夜,意境悠远,极富动感。诗的作者叫杨广,就是谥号“炀”的隋二世。
提起隋炀帝,很多人马上会将其与残暴和淫荡联系在一起,弑父杀兄,通过暴力夺得皇位,冒天下之大不韪;荒淫奢侈,据说与宣华夫人、容华夫人有染,霸占父妾违背伦理;穷兵黩武,三次征讨高丽,耗尽国力。无独有偶,夺其江山的唐太宗李世民也有同样的三宗罪,但不同的是,其杀兄逼父是为大智大勇,强娶弟媳誉为多情善感,征讨突厥叫做维护统一。
除了在诗词歌赋方面的天赋,杨广一生至少有四大成就:一是统一中国。20岁左右就协助父亲结束了南北朝长期分裂的局面,即位后致力于扩大疆土;二是改革吏治。创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使广大知识分子实现了“朝为田舍郎,暮上天子堂”的梦想;三是开凿运河。京杭水运大动脉不仅加强了国家在军事与政治上的统治,而且促进了南北的经贸和文化交流;四是对外开放,平定西突厥打通与西域的陆上通道,制定并落实优惠政策吸引各国来朝贸易。通过以上措施,全国人口达到创纪录的四千六百余万,国力极盛,为唐王李世民贞观之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个王朝的兴衰取决于各种因素。万历皇帝二十多年不上朝,而明不亡于他却灭在励精图治的崇祯手里;雍正挽狂澜于既倒,一代明君的称号却被史上最大的花花公子乾隆获得。杨广只有三个儿子,一生至爱萧后,无论北伐南巡均带其侍奉左右;而李世民洒向人间都是情,居然有14个儿子21个女儿。除了擅长钩心斗角的宫廷斗争,李世民何德何能功盖杨广?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之所以受到不公正的评价,主要是作为李世民臣子的魏征在写杨广本纪的时候没有做到不偏不倚。其实,就算他想出于公心恐怕也不敢!古代如此,现代亦如此,抗日战争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作用,直到上个世纪末才鲜有公论。至于两党领袖,探讨谁更伟大恐怕要在500年以后。
谁是中国最伟大的人?我以为这个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判断的方法和标准。

(十二)“网特”是什么?
最近看到一个资料。总部设在巴黎的“无国界记者组织”公布的全球新闻自由排行调查,涵盖16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西方国家占据前20位中的17位。前十名分别是丹麦、芬兰、冰岛、爱尔兰、荷兰、挪威、斯洛伐克、瑞士、新西兰、拉脱维亚;其他我感兴趣的国家排名分别是加拿大21、法国30、日本43、美国44、韩国48、台湾60、菲律宾151、叙利亚155、拉克157、伊朗158、越南161、中国162、缅甸165、朝鲜167。
我不知道这个排名的真实性到底有多少,但至少与政府标榜的新闻自由相去甚远。就我知道的情况,目前政府对新闻的控制程度依然很高,主要表现在:一是新闻限制制度,政府提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新闻单位报道的内容和范围都有严格规定;二是新闻检查制度,重大负面新闻报道、重大政治事件的报道必须报宣传部门审批;三是新闻监视制度,宣传部门联合各有关单位,设立有专职或兼职的舆情员,负责收集网络、各大传媒和民间舆情信息;四是新闻引导制度,各级纪检监察部门有专门人员在网络等传媒上,针对一些热点事件,以个人名义发表官方意见,左右事态发展。这些负责新闻控制和监督的人,就是民间传闻的所谓“网特”。
“网特”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名词,但网特绝不是中国独有。新闻自由是有限度的,任何国家都不会容忍在媒体上公开宣扬颠覆政府,因而对新闻控制和监督只是程度的不同。自从有了新闻媒体,网特就随之应运而生。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严格实行钳制舆论、管控媒体、统一口径、防止泄密等为目的的战时新闻检查制度,与激励、煽动、拉拢、恐吓、欺骗等为目的的战时新闻宣传制度相辅相成,“网特”的恐怖程度达到骇人听闻的地步。
新闻自由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事求是的讲,随着人权状况的不断改善,中国的新闻自由程度正在逐步提高,尤其是公民个人的言论自由,应当说得到比较充分的保障。否则,我也不敢在这里大放厥词。那些诸如“诽谤全市大好形势”“攻击县委主要领导”之类莫须有的罪名,只在极个别地方、极少数人身上出现。当然,与西方国家的开放程度相比,与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相比,中国的新闻自由还任重而道远。

(十三)人之患好为人师
我自认自己还算一个好人,但一直以来我却不怎么讨人喜欢。我的网名叫乌鸦——“大清早起,站在人家屋檐哑哑的啼,别人都讨嫌我,说我不吉利,我不会呢呢喃喃讨人家欢喜。(胡适)”对人太过严厉甚至苛刻。因为这个性格,吃了很多亏,领导眼里我目中无人,群众眼里我自高自大。检讨自己,问题出在自我感觉太好。
人之患好为人师。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主要表现为先知先觉,喜欢当先生,指出别人的不足,并告诉别人怎么做。马斯洛认为,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就有了自我实现的需求,好为人师既是人的本性,也是实现自我的一种方式,我以为没什么不好,关键是度的把握。有人虚心好学不耻下问,互相探讨共同进步何乐不为?有人智者千虑却有一失,善意指出尽善尽美未尝不可。但也有人喜欢标新立异,把激进的观念当成先进的思想,把观点不一致称为思想不成熟,把反对自己的人归为没有思想。对这一类人,孟子老先生早就提醒过我们,不值得去责备他。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只有既会当老师又能当学生的才算明智的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有才华的人大多相对内敛,对人比较宽容。那些处处标榜有容乃大,提醒别人无欲则刚的,首先应该研讨一下自己做得好不好。这个道理我现在明白了,但似乎来得有些晚。
老子说,做人的最高境界就象水一样,利万物而不争,然而怎样做人或许是世界上最难解的题,明明知道答案却找不到正解,“上善若水,君子以厚德载物。”又有几个人在实践中做得到呢?就如我现在,在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