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闲记

秋夜闲记

俘馘散文2025-12-04 22:26:31
像我这样的生活方式,按现在流行的说法就叫“夜猫子”,我每夜都睡很晚或夜里不睡,只因更喜欢在夜里写作或者胡思乱想,因此我对夜晚有特别的体会,像这样深秋的夜晚还并不冷,只需穿件外套就好。夜晚给人的印象是寂
像我这样的生活方式,按现在流行的说法就叫“夜猫子”,我每夜都睡很晚或夜里不睡,只因更喜欢在夜里写作或者胡思乱想,因此我对夜晚有特别的体会,像这样深秋的夜晚还并不冷,只需穿件外套就好。
夜晚给人的印象是寂静的,黯色是夜永远的装扮。夜之所以给人与白天不同的之处便在于你无法能将耀眼太阳、明亮的环境与夜晚联想在一起。夜晚最适合独处了,那安静的,暗色的外界和没有人声的房间,使你觉得此时是自在自由的主人了,有何所想都不会被打扰,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也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所以在夜晚专心做事是最好不过的了。有些人熬夜会困,但那叫熬夜,而不是“过夜”,只要白天休息好了,时间久了,便和白天生活没有二样,但由于生物钟的作用,长期如此对体质或许有点影响。
在我的印象中夜晚过得飞快,应该是和我所做的事有关,我在阅读或写作的时候已然是不会注意到时间的。时间本质不是感觉,但却因感觉“存在”。极多的人都知道,你越是注意时间时间越慢,越是忘记它就过得越快,这也是为什么痛苦总感觉漫长,那是因为你不喜欢那样的感觉,潜意识里希望这段时间快点过去;快乐短暂,因为你忘记时间沉浸在欢愉快中,即使此时注意到时间,希望快乐的时间过得慢点,它也仍然过得很快,谁叫你怀着愉快的心情希望它变慢呢。我们睡觉是最简单的了,眼一睁就天亮了,中间像没过一样,此时你完全忘记时间了。关于时间的本质是否会有快慢之分,是个不太简单的问题,在物理上可能是相对而言,它的理论根基是基本粒子的运动,就是说粒子运动〔或称物质发展〕的快慢,决定时间快慢,这种说法不是没有道理,只是它确立了至少一个固定的参考系,在时间概念的小范围上说,这是成立的;这是在物理上的时间,哲学上我的观点是时间不会有快慢之分,时间的范围太大了,大到我们所知道的一切,大到至少等于或超越宇宙,你只要知道有物质就会存在时间,无物质会不会有时间这是终极问题,就等于在问没有物质地方是什么地方?无人能答。所以时间是最宏观的概念,所有的一切都属于时间,这个总体的大时间其实是个虚无概念,因此不会存在变化的问题,我这里说得很笼统。
既然是闲谈,我们就随着思路走,现在正是夜间四点半钟,想了很久没有作出一首理想的诗,便来写这一篇小记。我桌上的书并不多,但都是我喜欢的,四壁也贴了很多我的中国画和草书书法,初一进我房间就知道进了别人画室,而不会想起是卧室。我的房间不大,有一扇窗子在书桌前,但看不见外面景色,因为这像是四合院一样,窗外只能看见对家。我的房间的东西摆放也不整齐,因为我常常要东找找西翻翻,我对东西放在哪了这事儿记性不大好,有时急找小刀,铅笔或者钢笔,有时忽然想起某张纸上曾经写的一句话现在需要找到,就不惜把全房间翻一遍,哎,劳力伤神…
这段时间心绪不宁,总无法长时间看同一本书,看着看着便想起了其他事情,甚至是毫不相干与书本中的。确切地说是想起以往的事,我是不善交际的〔或者说是在这类人群中不愿与谁交际〕,也几乎没有朋友,所以有些念旧。以我的体会念旧不是太好的一种心理状态,很容易导致多愁、自闭等心理。我对于未来没有想象或计划,是顺着眼前的方式走,顺着心思走。
我的思想在哲学上属于老庄,更有点客观唯心,以前和网友聊到过老庄其实是宏观而透彻的思想,只是偏向了“消极”一面,以天地宇宙来思考人生,所以自身变得很微渺,道家的中心思想“道”便是万物的本质规律,道是自然,自然是真理,我们顺应自然,便是道家的“天人合一”,但这里的自然,可不是指我们身处大自然,而是自然而然。这一点和佛家的超脱观念基本相同,即明白了大道真理,就不要为俗事烦恼,在真理中快乐的过完一生,再进一步讲就是舍与得。
在时间的“带领”下,所有的一切都是自然,你可以计划明天要做的事,但你无法避免明天会发生事,我的生活遵循自然,也根据我的灵感。无需有太多压力,那等于自讨苦吃,比如有的女人早上再三地试衣服,无法拿定主意,时间全因虚荣二字浪费掉了,浪费掉也没关系,对于人生来说喜欢就是真理,但希望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不要烦恼急躁,最后落得个“身心疲惫”。
同时我也是多愁善感的,虽然善感没有太多积极影响,但可以使人心思缜密、情感丰富,这是几乎所有文学与艺人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也可使人患上抑郁症,思想极端或偏激,甚至精神分裂,这里又出现一个辨证法则。人从来都不属于自己,也永远没有自己的思想,这也是正常的,也或许是悲哀的,任何有思维直到有记忆的生物都是相互影响的〔包括无生命的物质,静态的机械唯物,变化的辨证唯物,如果说是水火不容,也只是各站一方钻了牛角尖,但我这里所说的机械唯物不是你在课本中学习到的,我融有自己的观点,就不再详说了。〕所以你没有绝对的自我思想,你的思想决定于经历和环境。
还是想说说自己感伤,到现在也仍未提,不知如何说起,我知道我每天并不是快乐的,我所知道的一切不能解我忧伤,人性中总有一切无奈的,无法把握的事情。我很厌世,至于起因乃至一路的发展过程我自己自是了然,受诗的影响,冥冥中将死亡看得神秘而美丽,受哲学影响我对已经死亡没有恐惧,曾经也有过自杀史,并且不止一次。老庄也说,人既然来到世间,不如按天意“享其天年”寿终正寝何乐不为呢,我何尝不知道呢,只是我把“意义”问题分析的太远,因为悲观而以永恒与它对比,产生了“只有永恒,才有意义”这样的思想,痛苦不堪。死亡现在对我来说如同最难以克制的巨大诱惑,在诗歌中我称为“召唤”。我每生活一天,就等于我捆绑住自己一天,呵呵,常人想起来恐怕都有点难以理解。最直观的说,就是“人生如梦”,而我认为人生因为死亡的存在而成为似梦非梦。其实假假真真,虚虚实实又有什么区别呢,我追求的是真实,真理,我追求的只是我追求的,没有是与非,对于错,因而我有我的想法与行为的缘由或称苦心。对于“快乐就好”这样对于人生的行为准则确实是“最投机取巧的”,可以说是聪明明智的,也可以说是平凡自私的。若是从生的方面说,长久以来便最想在一个祥和的小村镇有个木屋,有二亩田地,种点蔬菜庄稼。有两盏马灯,一条犬,一生清贫,若能有两位好友就无所他求了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