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茶道的另一面
人们对酒道抨击较多,认为酒迷本性,就是多么讲原则的人物一旦嗜酒,便会“酒杯一端,政策放宽”;堪称正人君子的一旦嗜酒,往往也酒后无德,醉入花丛,干下伤风败俗的憾事;颇理智的人物一旦嗜酒,也常常酒后恃血性
人们对酒道抨击较多,认为酒迷本性,就是多么讲原则的人物一旦嗜酒,便会“酒杯一端,政策放宽”;堪称正人君子的一旦嗜酒,往往也酒后无德,醉入花丛,干下伤风败俗的憾事;颇理智的人物一旦嗜酒,也常常酒后恃血性之勇,掀翻酒宴,大打出手……总之,酒无德,而茶醇厚平和,可抑制“性”,抑制“恶”,促人向善。茶道的主题是否皆积极向善呢?大体如此,但也有例外。如名声很好的日本茶道,重人情,重道德,富有哲理,正大光明,坦坦荡荡,不污不俗,但黄遵宪著《日本杂事诗》(127首)却道出别一番情形:枣花泼过翠萍生,
沫碎茶沉雪碗轻。
矮室打头人对语,
铜瓶雨过悄无声。
自僧千光游宋鼙茶归,始栽之背振,后遂蔓衍。北条泰时,初尚之。至丰太阁之臣,有茶博士官,赐禄三千石,子孙世其业。或费千金求其诀,不可得。及德川氏,每春遣使赍瓮收茶,曰“御茶壶”,藩属望尘拜趋道路。烹茶在丈室,劣容一二人,旧名“数奇屋”。时逢战争,鼙鼓振天,茶室独悄然无声,盖密谋之所也。而茶博士即借以窃权卖爵,无所不至。凡室忌华,器忌新。然珍木怪竹,朽株瘿枝,搜求之幽谷邃岩之中,或历数十年而后得。得其一以献,贫儿为富翁矣。器必用苦窳缺敝之物,曰某年造、某匠作;乃至一破瓯,一折匙,与夏鼎商彝同贵重,积金盈斗不可偿。争是而兴大狱者有之,因是而释战争者有之。
显然,茶之精神已被严重扭曲。借茶而窃权卖爵,借茶而策划密室,借茶而投机取巧……茶道已成诡道。但这非茶之罪,是茶人之罪。由此说明,茶中有道,涉及政治,涉及教化,但茶道不等于政治,也不能代替对国民的教化。茶虽是灵魂之饮,希特勒纵天天喝茶,也不可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茶道对人的精神只能起到某种熏陶作用,这作用毕竟有限,确定的主题太严肃,期望太高,于茶道是很不相宜的。日本茶道鼻祖村田珠光的茶道就因为过分强调道德训诫作用,品茶成了参禅悟道,显得孤独有余、艺术趣味不足,反失其茶之自然质朴的本来面目。若非其弟子加以改革,珠光的茶道是难以传之后世的。
版权声明:本文由945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