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南京行

夏日南京行

雌蜂散文2026-06-28 05:11:10
炎炎夏日,我和同事军舟参加了在南京举办的光合夏令营活动。这次活动由江苏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励志阳光基金会联合主办,来自全国三十所希望小学的六十名贫困山区的老师参加了这一盛会。归来,有同事问我有何感受,
炎炎夏日,我和同事军舟参加了在南京举办的光合夏令营活动。这次活动由江苏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励志阳光基金会联合主办,来自全国三十所希望小学的六十名贫困山区的老师参加了这一盛会。归来,有同事问我有何感受,我答:就一个字:值!
短短十余天活动,迢迢数千里征程,收获沉沉的感动,一路走来一路歌。兹将本人的所见所闻所感录于此,与大家分享。

7月12日
清晨六点,我与军舟乘摩托车直奔县城。七点半,我们登上了县城开往长沙的大巴。十三点三十分,我们又出现在长沙至南京的高铁上。火车奔驰,出长沙,经岳阳,进武汉,过合肥,十八点三十分,我们抵达了南京火车站。
刚到站,我们的手机响了,是刘弢老师打来的。不一会儿,我们见到了一位高大帅气的小伙,他就是负责接站的刘弢先生。简短的问候过后,我们上车,半个小时后,我们到达了这次活动的目的地——南京市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
回首这段旅程,我和军舟便恍如做梦一般。双峰至南京,横跨四省,关山重重,相去两千余里,然而我们朝发双峰,暮至金陵,历时不过十二个小时。现代化的交通,缩短了城市的距离,令久居山区、极少远行的我们感慨不已。

7月13日
陆续有参加活动的老师从全国各地赶来。
晚上六点,欢迎晚宴开始了。励志阳光基金会、创新教育集团和南京特教学院的领导出席宴会,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山区教育者们欢聚一堂,举杯共饮,欢度美好时光。热情的问候、真诚的祝福,让我们这些远离家乡和亲人的游子倍感家的温馨。
会上,励志阳光基金会专员孙云清致欢迎辞。她说:“看到大家都来到了这里,我真的非常非常激动。你们当中的每一位,都是我亲自发出邀请函,又亲自与你们一个个电话联系的,今天,我们终于在这里相聚了……”说到这里,孙女士已是泪流满面。此情此景,令所有与会者动容,热泪从眼眶中溢出,洒满了衣襟。“因为有你,我们翻山越岭;阳光有你,我们走在一起;因为有你,我们懂得爱与珍惜……”悠扬的旋律在大厅中回荡,在每一个老师的心头回荡。

7月14日
紧张的夏令营生活开始了。
早餐过后,我们来到操场上学习广播操。烈日当空,我们挥汗如雨。在我们这些人当中,有年近花甲的老人,也有刚刚走上讲台的年轻人,更多的是中壮年人。可是,大家不论男女老少,都一律态度端正,严肃认真。我们在特教学院的志愿者的带领下,一招一式都一丝不苟。面对特教学院年轻活泼的天使们,我们丝毫没有半点懈怠,因为大家知道,我们就是来学习的。
下午,我们在小教室听狄万琳老师作专题讲座,狄老师是南京市浦口区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小学语文教研员,她的报告题为《当前语文教学现状与思考》。狄老师从教师、学生、课堂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针对这些现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建议。她的讲座让我们明确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给我们指明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向。
晚上七点,我们开始观看励志电影《放牛班的春天》。
这是一部很感动人的电影,具有温馨电影应该具备的一切元素。善良幽默却不得志的老师,天才而反叛的学生,不通情理的校长,没有结果的暗恋……。一群被认为应该抛弃的孩童,重新拾起了希望。从唱歌中找到自己的兴趣,让我感动;那些写着孩子们离别祝福的纸飞机就在万分恰当的时候出现,让我感动;那个一开始就在门口等爸爸的佩皮诺终于在星期六找到了“爸爸”,让我感动……当然令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莫杭治。不仅仅是“天使脸蛋,魔鬼身材”,同样还有他的声音。从他的声音中和深邃的眼眸中,你可以看到,虽然他被认为是无药可救的,但他同样拥有着对未来的憧憬。虽然他表面上不屑于母亲对他的关心,但他的内心充斥了对母亲的爱。当然马修也是一个重要人物,他用音乐给予了那些孩子希望,引导他们走回正途,并挖掘了莫杭治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他或许称不上是一个优秀的音乐家,但他绝对是个好老师。当他孤独离开时,那一只只从窗口伸出的手,还有飘落的字条,一下子渲染了离别的悲伤气氛,大家都有种想哭的感觉……不可否认,温情是个好东西。没有特别激动人心的场面,也没有特别叫人难以接受的痛苦悲情。《放牛班的春天》就是那种从头至尾都可以让人保持微笑的片子。尤其是看着那些顽童们可爱纯真的一面,心底焕发出的某种“本真”的天性虽然连自己也感觉到未免刻意,但也觉得为那样的镜头付出似乎也挺符合人理。所有的成年人都需要回归的时刻。既然有合唱团,就必定会有音乐和歌声。《放牛班的春天》能以传统剧情吸引了无数观众,可以说,影片的音乐制作功不可没。
总之,我是挺喜欢这部片子的。它给人留下了很多很多需要思考的东西,就像一杯茶,需要慢慢来品。

7月15日——18日
这几天,我们又听了几位专家的专题讲座,听后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老师们在教学中的诸多困惑,一经专家点拨,登时迎刃而解。
15日下午,我们听取了南京市小营小学郭东霞老师作的《浅谈小学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的专题讲座。郭老师是南京市玄武区优秀青年教师,曾连续两届获得南京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郭老师生动地讲述了她参加南京市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比赛的经历,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八个方面的语文素养,即丰厚的知识底蕴、课文朗读的能力、创编故事的能力,要能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能说课,能制作课件,能即兴演讲,能有效组织课堂教学。郭老师说,她的黑板上专门辟有一个栏目,上课时,凡老师读错、写错的字,一经学生指出,老师都会在黑板上认认真真地写十遍。为了提高自己的识字能力,郭老师把字典上不认识的字全都抄下来,再强化记忆。郭老师治学之严谨,由此可见一斑。也许,好教师就是这样炼成的。对郭老师,我们不禁油然而生敬意。
16日上午,给我们作学术报告的是南京市学科带头人、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林虹老师,她报告的题目是《破解写字教学低效难题》。林老师是《七彩语文.写字版》特约编辑,在写字教学方面有着许多独到的见解。例如:林老师创编了一套指腕操,让学生在写字之前活动活动指腕关节,这套指腕操共四节,第一节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