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声红满地
放鞭炮,历经千百年经久不衰的民俗,为节日增添了喜气祥和的气氛。待到春节,通身红艳的爆竹一声炸响掀开了辞旧迎新的篇章,也正应了那句古诗:爆竹声中一岁除。飞溅的红色纸屑铺满整个院落,院子里立刻被装饰了起来
放鞭炮,历经千百年经久不衰的民俗,为节日增添了喜气祥和的气氛。待到春节,通身红艳的爆竹一声炸响掀开了辞旧迎新的篇章,也正应了那句古诗:爆竹声中一岁除。飞溅的红色纸屑铺满整个院落,院子里立刻被装饰了起来,红艳的纸屑铺在地上宛如织成了一条红毯,红艳艳的,祥和喜气。对于爆竹,实在是可以说得上是一种将过节的喜气推向高潮的物件。对于每家人来说都是一样的,哪怕是家里的家境再不好有三样事是万不可缺的:吃饺子,贴对联,放鞭炮。这放鞭炮又是最重要的,全仗着一挂鞭炮拉响迎新的序幕。全年的劳累和辛苦在在爆竹炸响时释放。各家像是比赛一样,谁家的爆竹声越响,谁家的鞭炮声持续时间最长预示着谁家来年越兴旺。所以可以说的上是不惜花重金,一定要让除夕之夜的鞭炮出彩。
据父亲讲那一年家里的鞭炮响的惊动了整个村子。整整响了二十分钟,彻彻底底的为我们家在村子里树直了腰板。那一年是一九八零年。之前家里的劳动力全在生产队里劳动挣工分,按共分分劳动成果。在队里劳动打出的粮食全部上交,最后按各家劳动的人头分发。当时家里只有两个壮劳力,却有七张嘴等着粮食活命。原本就不够吃的粮食在被生产队队长的任意克扣就变的少之又少。所以家里往往是吃了上顿愁下顿,粮食不够了,就以水充数,混个水饱。家里的粮食不够去队上借,还要看队长的脸色,可恨那队长不劳动却能天天吃上白面馒头。
时代体制改变的第一个年头父亲和大伯纷纷出外打工,爷爷的工厂也恢复了生产,那一年的下半年大伯与别人合伙买了一辆大汽车,跑起了运输。那年的年根家里是买了村子上仅有的一台黑白电视机。除夕的前一天遇见生产队长,队长殷勤地说没有粮可以到他家取十斤玉米面,前提是家里明年跑运输时能带上他那无事可做的儿子。爷爷看看他,对他说如果没有吃的我们可以借给他大米。那年的年货多了大米白面,又多了鱼和牛肉。饱经风霜的爷爷那年买了五挂鞭炮,足足响了二十分钟,惊动了全村的人。金色的火花在空中绽放,红艳的爆竹纸像美丽的玫瑰花瓣飘落了一地。那气势是生活的见证。那夜全家人彻夜未眠,筹划着来年的经营。
我喜爱放鞭炮,我喜爱爆竹那炫丽的舞姿,那奔放的热情和那对世界热烈的态度,带来对来年的憧憬。爆竹声声迎来了春回大地,红艳的外衣带来美好的祈福。一年又一年,爆竹声声红满地。
版权声明:本文由945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