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赋】七律·论刘丰年

【诗词曲赋】七律·论刘丰年

擿埴索涂古体诗歌2026-07-14 11:24:36
一介书生意志坚,面临国难勇争先。呕心沥血孕花蕾,投笔从戎赴陕边。逐鹿西坡歼日寇,潘沟激战灭狼烟。燎原星火无穷尽,漫卷红旗映九天。注解:刘丰年(1912.00—1939.00),字玉珍,寿阳孙家河村(赵
一介书生意志坚,面临国难勇争先。
呕心沥血孕花蕾,投笔从戎赴陕边。
逐鹿西坡歼日寇,潘沟激战灭狼烟。
燎原星火无穷尽,漫卷红旗映九天。

注解:
刘丰年(1912.00—1939.00),字玉珍,寿阳孙家河村(赵家坡)人,曾因其父刘祚德经商,举家迁至段王村居住后又迁回。抗战时期战斗英雄。
刘丰年,民国元(1912)年出生于寿阳段王村,家境较为富裕。自幼读义学、私塾,《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四言杂志》等倒背如流,还熟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四书。因家里做生意,他算盘打得很熟练,闲暇时经常帮父亲经管店铺。后被聘到潘沟村作教书先生。
刘丰年在教书期间,博览群书,自学上进,且与潘沟村的秀才来往甚密,使学识更加渊博。民国二十三(1934)年,寿阳县教育科考评教员,他名列榜首,很快晋升为甲等正教,成为当时的四大名教之一。其间,刘丰年得知泥庄村李思源在石河村教书的同时,秘密创办了进步刊物《垃圾堆》,他想办法获得一份拿来阅读,明白了此刊物是专门揭露国民党反动派以及阎锡山黑暗统治的进步期刊。当时,正是日寇大举侵华之时,国难当头,他除了给学生们上文化课外,还讲吉鸿昌在察哈尔、马占山在东北抗日的故事和共产党北上延安的故事等等。告诉学生:国难当头,匹夫有责,中国人民不做亡国奴!
民国二十六(1937)年七月七日,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十一月二日,寿阳沦陷,从此寿阳处于生灵涂炭、暗无天日的境地。日军在寿阳残杀掠夺之野蛮行径,更加激发了他抗日救国的热情。民国二十七(1938)年,他毅然投笔从戎,加入了山西保安第二支队第一大队,并任第一连指导员。民国二十八(1939)年,他带领连队100多人在潘沟村西坡上驻防,不料被日本军和皇协军包围。在危急关头,他精选了5名战士狙击敌人,掩护全连官兵安全转移,之后,他又挥动战旗,把敌人引向自己的方向,让5名战士跳沟突围脱险,他却孤身一人与日伪军展开殊死搏斗。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他杀死几个日伪军后,拉响了身上带的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8岁。
刘丰年牺牲后,潘沟村的老百姓和他的学生,把他的遗体埋葬在村西坡上的一个朝阳背水的地方,解放后被家人迁回原籍孙家河村赵家坡,并立碑以作纪念。当时刘丰年的英雄事迹广为传颂,英勇献身的精神,影响着同样爱国的青年学生。他的学生张大军、杨永年,学习老师抗日救国,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奔赴陕甘宁晋绥抗日根据地,参加了120师358旅,成为抗日队伍的小八路。后来杨永年在“反扫荡”中光荣牺牲。张大军成长为总参装甲兵部政委,在对刘丰年英雄事迹的回忆中,记述了上述文字。
标签
相关文章